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本網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新聞
分享

李卿包點在津泰路開了三十年之久,主打的金牌產品是肉包、燒麥、小籠包,餡多皮薄汁水多。也有人說,他家的千層糕每次路過必買;花生漿特別濃,一次要喝兩杯才夠。

李卿家的肉包是真貴??!

2011年,不零買,5個10元

可肉真是多?。∵€大!

不像現在某些肉包,一口一個

再餓,三個就管飽

時隔6年 真正的津泰路李卿包點又回來了! 燒麥、花生湯....... 還是原來的味道?。?)

一口就露餡

時隔6年 真正的津泰路李卿包點又回來了! 燒麥、花生湯....... 還是原來的味道!(3)

還有福州特色的筍干肉餡的燒麥

還有很濃稠的花生漿

主頁君很久沒在市面上看到了

時隔6年 真正的津泰路李卿包點又回來了! 燒麥、花生湯....... 還是原來的味道?。?)

@Rita栗塔 : 津泰路的李卿包點店,隊排得超級夸張,燒麥一出爐就被搶光,肉包每個人都和搶似的。餡料超級多汁超好吃超感動超幸福!!

@福州某本土美食交流網站:燒麥餡是用筍干和豬肉做的,小籠包甜而多汁,肉包的餡也足量美味,很有本地特色,符合福州人的口味。

@傅小梅:格致校友的共同回憶!

@永遠不回頭:我02年就在對面的財會管理干部學院讀的大學,現在叫江夏學院,吃了3年的燒麥和小籠包。

@Stray.:關了的時候我全家都很不開心,包子燒麥全是滿滿的回憶,在廣州的姑姑回來說想吃,一說已經停業(yè)了,失望的快哭了都。

@xoxogossipbaby: 從小吃到大的,福州人記憶里的美味。奶奶每次都喜歡買一包來,到家還是熱氣騰騰的。現在,奶奶已經去世了,李卿包點店也關門。以后,再也吃不到她買的包子和燒麥了,好難過!

@奇壞怪怪 :很早以前周末的時候,爸爸帶我去新華書店以后,就會到這家面點鋪買一盒燒麥一袋小籠包作為午餐,那個時候就覺得這家的點心真的很美......

@握-梅又聞花:2011年9月9號,我和老公在鼓樓民政局排長隊等待領證,中途老公跑去李卿包點店買了一盒燒麥給我。這家低調卻譽滿榕城的小店從此在我心里又有了一個特殊的地位,它是我此生最浪漫的紀念之一。

福州網友回憶殺

那個金黃頭發(fā)的老太太

而且因為太搶手,李卿肉包被稱為福州當時最貴的肉包!然而即使這樣,仍然是一袋難求,加上總是排隊,當時幾個熱門論壇上,居然還有人長篇大論地說自己買包子的血淚史,順帶吐槽“里面那個頭發(fā)金黃色的老太太十分的不茍言笑”。

這位老太太,就是李卿。

包子燒麥的背后,是一家三代人三十多年的堅持。上世紀80年代,福州依姆李卿創(chuàng)辦了這家小店,從中年一直做到頭發(fā)斑白。然后傳給兒子,兒子再傳給孫子。

時隔6年 真正的津泰路李卿包點又回來了! 燒麥、花生湯....... 還是原來的味道?。?)

曾在店里幫忙的李卿

在店里也時常可以看到,染著一頭金黃頭發(fā)的依姆在幫忙,那就是李卿。

不要去質疑一個高手的心氣,哪怕是個賣包子的。

時隔6年 真正的津泰路李卿包點又回來了! 燒麥、花生湯....... 還是原來的味道?。?)

李卿奶奶去年已仙逝

為了堅持自家的味道,一家人每天都起得很早,和面、剁肉餡等都要親力親為,一天就只作一次,大約10點左右開門銷售,東西賣完了就關門。而正是這樣帶著老福州味道的包子,年復一年留住很多回頭客。

2011年11月中旬,李卿年僅29歲的孫子被查出腰椎有五節(jié)突出,病情比較嚴重,醫(yī)生說不得從事繁重勞動,并且尚不適宜動手術。因此,“李卿包點店”才決定不再開業(yè)。

然而,這家曾經在津泰路矗立了30余年之久的老字號,已經融入多少福州70后與80后的成長記憶。許多已經離開福州,到省外、國外求學工作,回來也要專門來吃。

我們不便放出汪先生聯系方式

如果你也想重溫以前的老味道

請在后臺回復“燒麥”

主頁君偷偷告訴你

海峽網新媒體部 出品

撰文:謝秋玲  許暉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原創(chuàng)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加強產融結合 助力企業(yè)發(fā)展 福建省企業(yè)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