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歷史上曾有六七座清凈寺,現(xiàn)大多已難覓蹤跡,但泉州清凈寺至今矗立在中心市區(qū)涂門街,是我國最古老的清凈寺。長久以來,眾多穆斯林圍繞清凈寺聚族而居,涂門街一帶成為獨特的“穆斯林社區(qū)”。黃秋潤、黃文鏗父子就是其中的穆斯林世家之后。在近七十年時光里,他們傳承接力,虔誠保護清凈寺,讓這座千年古寺不斷煥發(fā)生機,見證著燦爛的海絲榮光。
黃文鏗在講述清凈寺的千年海絲榮光 (陳智勇 攝)
穆斯林世家之后 “圍寺而居”與文物共依存
“我是穆斯林世家,祖先是宋元時期來到泉州的阿拉伯商人,歷代就‘圍寺而居’,宗教生活與清凈寺密不可分,世代保護著精神圣地。”現(xiàn)年56歲的黃文鏗,自幼生活在清凈寺里,守護著清凈寺。上個世紀80年代,他遷出清凈寺。如今的居住地與寺院僅一墻之隔,寺內的一草一木、一碑一刻,他熟稔于心。
黃文鏗介紹,1954年,泉州市回族委員會成立,其父親黃秋潤就被推選為主任委員,開始組織泉州清凈寺維修管理和宗教活動;1983年,泉州清凈寺管委會成立,黃秋潤擔任管委會主任;同時,他還擔任福建省和泉州市伊斯蘭教協(xié)會會長,在全省伊斯蘭教界享有盛譽??梢哉f,黃秋潤將一生的心血全部貢獻給清凈寺。
“1965年,我出生在泉州清凈寺。”黃文鏗說,自孩童時代起,自己就親歷清凈寺的考古、征遷和保護,成年后逐步接下父親的擔子。2011年起,他擔任泉州清凈寺管委會主任,大半生在守護、宣傳清凈寺,讓更多人了解穆斯林在泉州海絲文化輝煌歷史中所起的作用。
發(fā)掘好歷史價值 讓文物“活”起來
自1984年作為史跡正式對外開放以來,泉州清凈寺已迎來1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嘉賓參觀訪問,為發(fā)展中外友好關系發(fā)揮了橋梁作用。其中,1991年,泉州清凈寺迎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考察團,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學者對清凈寺贊不絕口。2004年,一代武俠小說宗師金庸應泉州晚報社邀請,暢游古城泉州,將清凈寺作為重要一站,參觀后欣然留下墨寶:“朝覲中國第一名寺泉州古清凈寺不勝幸運”。
“以前這樣的古井約有10口,主要用于穆斯林禮拜前凈身沐浴……”黃文鏗已記不清自己接待了多少外賓及慕名而來的穆斯林,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到清凈寺工作后,他做得最多的是接待與講解,許多史跡在他一點一滴的講述中,通過歷史的風煙不斷“活”起來,讓人仿若置身“漲海聲中萬國商”的輝煌。
如今,在清凈寺內,不少文物史跡與穆斯林的宗教生活息息相關,如奉天壇、古井、明善堂等,其中古井與清凈寺一樣久遠,為建寺時開挖的,主要是穆斯林禮拜之前取水凈身使用,井水至今仍清澈可用。
2009年10月,泉州清凈寺新禮拜堂落成后,吸引了大量穆斯林前來做禮拜。“宗教活動與文物保護沒有矛盾,穆斯林到清凈寺做禮拜,讓這里增添了煙火氣息。”黃文鏗說,在挖掘好歷史價值的同時,針對信眾的需要,管委會從細節(jié)入手做好服務,如給做禮拜的穆斯林準備拖鞋、熱水器、空調等。(記者 陳智勇)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泉州清凈寺:見證泉州番商云集燦爛海交史?2021-05-07
- 泉州清凈寺和九日山摩崖石刻 兩遺產點整治方案獲批2016-12-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