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資料圖

資料圖

“新南向”從娃娃抓起!從2018學年起,臺灣小學一年級學生將面對一門嶄新的“必修課”:東南亞7種語言。臺當局教育部門表示,這是為了讓小孩成為“臺灣新南向政策小尖兵”。

“必修”操之何急

臺當局教育部門負責人潘文忠近日出席活動時表示,2018學年將把東南亞國家語言列為臺灣小學必選一環(huán),不論新住民(指外來移民)子女或是本地學生,都能接觸到多元語言學習機會,對臺灣與東盟國家接軌,會有更多利益。

臺“國教署原住民族及少數(shù)族群”教育科科長張世沛解釋,新住民語包括越南、緬甸、印尼、泰國、柬埔寨、菲律賓、馬來西亞等7種語言。小學階段,學生將從本土語言(閩南語等)和新住民語文任選一種成為必修,暫定每周一堂40分鐘。至于初高中階段則將新住民語文列選修,依學生需求彈性開課。

臺教育部門美其名曰,這是給學生多元語言選擇,讓新住民有學習母語的權(quán)利。然而東南亞語言是小語種,依常理,應在大學階段列為選修方向才合理?,F(xiàn)在竟列為小學生“必修課”,簡直是拿小孩子當“小白鼠”。其政治凌駕教育的本質(zhì),與此前恢復媚日“臺獨”課綱行徑如出一轍。

累的是下一代

學習中英文已經(jīng)很辛苦,現(xiàn)在還要增加東南亞7國語言,臺灣年輕人對此怎么看?一項調(diào)查顯示,67.3%學生認為最需要加強英語能力,其次是日、韓語13.6%,認為需要學習東南亞語的僅2.4%。

即便在綠營支持者眾多的臺灣南部,多數(shù)學生家長也對這一新政策表示不滿。高雄家長湛秀英表示,東南亞語言納入課綱,師資首先是問題,臺灣雖然有東南亞移民,但并非不經(jīng)培訓就可上崗教學,如果沒有好師資,只會誤人子弟。而此前臺教育部門也透露,已培訓出爐的教學人員,目前僅能滿足越南和印尼語師資需求。

臺南家長張緯中表示,東南亞語言可改用選修才藝方式,必修實在沒必要,只是增加孩子負擔。檀姓女家長認為,就算是東南亞外籍家庭孩子,長大若沒有回鄉(xiāng)發(fā)展,學了也沒用。

臺南市東區(qū)大光國小有130位外籍家庭學生,以往開過越南、印尼語課程,學生反映冷淡,僅20人參加。該校老師表示,小學生除國語,若還要挑一項語言,上小二要再學英語,一個孩子腦袋要塞進3種語言,感覺像在念大學。家長們說,政治凌駕教育政策,“累的是下一代”。

“新南向”撞南墻

臺當局的經(jīng)濟“新南向”政策,總思路是以東南亞市場取代大陸市場,被島內(nèi)學者和業(yè)界譏為緣木求魚。經(jīng)濟“新南向”雖只是畫餅,但作為配合措施的教育“新南向”,卻是動作不斷。

12月9日,高雄中山工商大寮國際學園揭牌啟用。潘文忠出席時表示,該學園也是呼應“新南向”政策,將是全臺第一個培育新住民人才重要基地。

臺教育部門還啟動了“新南向招生協(xié)作模式”,臺“教育部次長”陳良基日前率團赴印度尼西亞舉行“臺灣教育展”。印尼高校回訪時,一些臺灣私立大學配合當局政策,承諾提供名額讓印尼學生免學費就讀。

此外,臺“教育部青年署”推動赴“新南向國家深度研習計劃”,臺灣青年申請至“新南向”國家的國際組織或非營利組織進行2個月深度研習,最高可獲新臺幣15萬元補助。

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認為,蔡英文當局“新南向政策”的論述與具體措施,不僅有經(jīng)濟、政治、對外關系、區(qū)域安全等方面的考慮,還有重要的人文考慮,即意在進一步加強與東南亞、南亞地區(qū)文化教育合作,以淡化、削弱兩岸文化教育交流,體現(xiàn)出某種“遠中”或“去中”的“文化臺獨”考慮。

無論經(jīng)濟還是教育“新南向”,違背客觀規(guī)律的行為必然難有成效。對臺當局來說,“新南向”與其說是戰(zhàn)略,不如說是遁詞。臺灣《聯(lián)合報》評論,每當外界質(zhì)疑新當局中斷兩岸交流,“新南向”就成為民進黨最佳擋箭牌,未來4年,“新南向人生”將是一部永不下檔的鄉(xiāng)土劇。(王平)

責任編輯:楊林宇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建省啟動高校一流學科培優(yōu)計劃 涉及1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quán)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quán),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quán)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