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國內(nèi)頻道>國內(nèi)新聞
分享

燕郊車主乘渡船避堵進京

燕郊車主乘渡船避堵進京

河北燕郊,“睡城”和“擁堵”成為往返于燕郊和北京的數(shù)十萬通勤族常掛在口頭的話題。70多萬常住人口中,超過30萬人因為工作,每日往返燕郊與北京之間。公交、火車、自駕,三種跨城方式集結在早晚出行高峰,擁堵成為必然。如何避堵,也成為燕郊乃至“北三縣”居住群體關注的焦點。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條“燕郊人走水路避堵進京”的消息,近日迅速在網(wǎng)絡上躥紅,引發(fā)跨省通勤一族的強烈關注。

五十多米寬的潮白河河面上,一條小指粗的鋼索橫跨兩岸。鋼索上搭著兩條鐵鏈,鐵鏈一端連著能自由滑動的鎖扣,另一端分別固定在同側的船頭和船尾。河面上,將近8米長的擺渡船在擺渡人李連手中,沉穩(wěn)而有力地游弋穿梭在兩岸之間。

這里,就是河北省香河縣王店子村的百年渡口,與北京通州一河之隔,也是燕郊人連日來熱議的“走水路”進京的“關口”。

躥紅

“這條水路就像鹽幫古道”

“燕郊到北京可以走水路了!”這樣一條消息,最早出現(xiàn)在燕郊當?shù)卣搲?/p>

一名自駕車主在網(wǎng)上自述“走水路”進京路線:從燕郊福喜路出發(fā),駕車一直往南過馮蘭莊,再往南走左堤路到王店子村,坐擺渡船過潮白河,過河后便可直達西集上京沈高速進京。同時,車主在帖中曬出了數(shù)張路線圖及駕車乘船過河的照片。

發(fā)帖車主王斌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雖然從燕郊開車過白廟檢查站后可以走通燕高速、京通快速公路進京,但在早高峰期間堵車嚴重,“光在檢查站那里,少說得半小時,多的時候得耗上一個多小時。”

擁堵的壓力之下,一些老燕郊車主開始尋找便道,“得在這住了幾十年的人才知道這樣一條 水路 ,有點像以前鹽幫的古道”。

王斌向北青報記者解釋,他之所以說“走水路”,是因為駕車到達王店子村之后,要想抄近,必須連人帶車坐擺渡船過潮白河,“這就像一個關口,是到西集進京沈高速距離最近的地點”。

王斌粗略估算了一下,這條“水路”要比他通常從燕郊進京的路線多出十多公里,在距離上并不占優(yōu)勢,“坐擺渡船也需要收10塊錢費用,但勝在不堵車、快捷,可以避開交通高峰,適合趕時間去北京的車主”。

日常

載車擺渡船一分半鐘靠岸

王斌口中的“水路關口”,還有另一個名字——河北香河縣王店子村的“百年渡口”,這里曾因父子兩代擺渡人的故事,成為四鄰八鄉(xiāng)間小有名氣的地標,也一度被認為是當?shù)匦袑⑾龅娘L俗傳承之一。

南北蜿蜒的潮白河成為北京和燕郊的分界,靜靜流淌的河水似乎增添了兩地溝通互聯(lián)的交通擁堵,然而在如今,進京便道卻延續(xù)了這個渡口的生命,也為避開擁堵的通燕高速提供了一個選擇。

兩只鐵皮小船焊在一起,船身上橫鋪著幾塊木板,再用鐵絲、木樁加以固定,李連的擺渡船看似簡陋,但渡人渡車卻也毫不馬虎。

17日早上7點,天剛蒙蒙亮,王店子村的河岸駛來一輛白色轎車,20多歲的吳倩下車招手,等著李連的擺渡船靠岸,她要去乘坐渡船到河對岸的西集去。

“過了這潮白河就是北京了。”李連笑著解釋,過了河往前再開幾公里,便能到達京沈高速西集入口,再一路向西,能直達北京四環(huán)。

李連的擺渡船緩緩向河岸一頭靠近,即將靠岸時,他停下手中拉鋼索的動作,讓船依靠慣性自然碰到岸邊。船身穩(wěn)當后,他先把船頭兩端的鐵鏈繞在岸邊的木樁上,再把岸邊的四塊長木板搭上船頭,隨后,李連站在船上,一邊向船尾的方向后退一邊指揮著吳倩開車上船,“來來來,軋著木板,慢慢開上來”。

待車尾全部收到船上,李連便挪開木板收起鐵鏈,開始拖拽鋼索。擺渡船行進全靠牽引,其間,戴著防滑橡膠手套的李連,需要兩手把著鋼索,身體微微后仰,同時向后拖拽鋼索,約一分半鐘,擺渡船??康綄Π?。

吳倩付了錢、道了謝,按照李連的指導,軋著木板緩緩開車下船,沿路開往西集。

責任編輯:肖舒

最新國內(nèi)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秋冬腳冷睡不著?陽虛體寒南街調(diào)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