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不用排隊的“特權”出租車

12月10日,在首都機場T2航站樓,正常出租車排隊等候,待乘客到來,調度員才依次放行。但是,包括京BU19 、京BT19 在內的5輛出租車并不排隊,直接在乘客上客區(qū)域等候。這些出租車接送完乘客后,也不用排隊,回到乘客上客區(qū)域繼續(xù)拉客。

12月13日至20日,新京報記者數(shù)次前往首都T2航站樓,京BU19 、京BT19 等車輛均直接在乘客上客區(qū)域候客,每晚8時左右出現(xiàn),凌晨2時乘客減少后離開。

從首都機場T2航站樓到豐臺區(qū)蒲黃榆地鐵站不到40公里,按照出租車計價器收費標準計算,整個行程不到150元。

12月20日晚7時,首都機場T2航站樓,車牌號為京BU19 的出租車依然沒有排隊候客,而是停在候客區(qū)一旁,司機直接下車攬客。一旁的調度員此刻在安排其他出租車進站候客,完全沒有理會這輛“特權車”。

十分鐘后,這名司機在詢問了幾個乘客的乘車方向后,依然沒走。記者上前詢問,表示要前往蒲黃榆地鐵站,司機立即示意記者上車。

“260元,不講價”,在車上,司機開出一口價。“票可以給你打,兩個人260元”。

這輛外表9成新的出租車上,監(jiān)督卡、計價器沒有在使用狀態(tài)。路上,司機從車輛中控下方儲物盒里拿出一個黑色的電子設備,連上電源后,司機詢問“你是要一張還是兩張(發(fā)票),這一張最高能打2000元”。

為何不用車上計價器打票?記者提出質疑。

“我們上班都買這個,你們需要報銷,這個用起來也方便”,司機解釋,這套手持的設備叫做“移動打票機”,600元可以買到。里面設置了正規(guī)出租車公司500多輛車車牌號,打印時,車牌號也會被隨機印在發(fā)票上。

說話間,司機啟動了“移動打票機”,順勢拿出一張未被打印過的發(fā)票塞進機器內,并稱“我給你打217元,打兩張”。根據(jù)司機的描述,這種打票機可以任意調時間,程序會自動計算乘車價格。

不僅價格可以隨意調,兩張發(fā)票的車牌也各異。分別為車牌號為京BS86 和京BR11 ,通過查詢,這兩個車牌分別對應北京兩家大型出租車公司,與記者所乘車輛不符。

出租車司機:“月交1200元可插隊”

上述幾輛“特權”出租車的工作時間大多從晚上開始,工作地點也集中在首都機場T2航站樓。談起在機場拉客的生意,一“特權”司機自稱非常滿意。

根據(jù)“特權”司機所述,首都機場每天客流量巨大,晚上8時左右更是高峰期。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出租車進入機場拉客,需要在機場調度站進行排隊取號,通過調度員的安排進站并??吭谥付ê蚩蛥^(qū),但也有司機不用排隊。

“一個月交1200元,交給調度,就是放車的那個人”,“特權”司機自曝自己的拉客經驗就是無需排隊。

“到了機場你就上,不用排隊,好幾個人分這筆錢。”“特權”司機透露,他之所以每天如此順利地在機場插隊候客,就是因為要向調度人員繳納“保護費”。“如果不交錢,那就只有排隊。”每天晚高峰,首都機場T2航站樓大約會有800輛出租車前來拉客,按照正常的排隊秩序,一般排隊需要2到3個小時。

“交錢的是車頭,車頭直接給調度站的領導說,調度員也做不了主。”“特權司機”還透露說,他們有一個車隊,大家會推薦出一個人來作為車頭。車頭的工作主要負責向調度站繳納“保護費”,讓車隊里其他司機擁有插隊的特權。

“得熟人引薦,不然你給錢都找不著門。”在機場跑過黑車的司機陳超(化名)介紹,調度站在收取這部分“保護費”時非常隱蔽,只收熟人的錢,對于陌生的司機或者個人都會拒收。

開了14年出租的王鳴偉(化名)也常跑機場,據(jù)他所知“特權車”之所以大膽地在機場插隊攬客,都得到了場站調度的默許,一旦有執(zhí)法人員檢查,他們也會提前得到消息,躲避查處。根據(jù)王鳴偉的描述,特權司機的業(yè)務主要集中在T2航站樓出租候客區(qū),交了錢后,不用排隊,直接從旁邊的匝道入場,通常是團伙運營。

責任編輯:林晗枝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兩新”政策顯成效 彰顯高質量發(fā)展新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