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wǎng)訊 (馬婉婷 文/圖)“賣豆腐!新鮮的豆腐!”每日清晨,在三明市寧化縣濟村鄉(xiāng)集鎮(zhèn)沿街,賣豆腐的吆喝聲都會準時響起。不多時,在裝著豆腐的三輪車旁,就圍了一群人前來購買。一年四季,風雨無阻,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會上演。
黃沾華的豆腐攤
吆喝聲來自濟村鄉(xiāng)三村村村民黃沾華,在濟村一帶,他也算小有名氣。不僅因為做的豆腐新鮮,而且身殘志堅,在鄉(xiāng)村干部的幫扶下,靠著一塊塊豆腐,撐起了脫貧致富夢。“多虧了村黨支部書記黃尚昆和幫扶干部廖福盛的幫忙,不僅解決了我家的住房問題,還幫我找了一門生計。”黃沾華感激地說,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感覺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圓了安居夢
今年57歲的黃沾華是濟村鄉(xiāng)三村村坑里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家7口人。“自己腿腳不便,妻子智力障礙,大女兒失聯(lián),小女兒在外務工,三個外孫年幼。”黃沾華回憶道,多年來,一家人擠在村里安排的臨時住房中,做夢都想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黃沾華一家搬進新家
轉機出現(xiàn)在2016年底。村黨支部書記黃尚昆告知黃沾華:“現(xiàn)在國家正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你家符合申請條件。”在黃尚昆的指導下,黃沾華填寫了易地扶貧搬遷的申請書。經過一系列程序,申請很快通過了,黃沾華共獲得補助資金16.2萬元。
2017年2月,新房動工建設??紤]到黃沾華的實際情況,黃尚昆在關注工程進度的同時,還號召村民義務投工投勞,幫助黃沾華建新房。村上一號召,眾人齊響應。不少村民來到工地上,你搬磚,我砌墻,爭著幫忙。“都是一個村的,互相幫忙是應該的。”村民楊治才說,雖然干不了技術活,能幫忙搬一塊磚也好。熱心的熊永樹從新房奠基時就時常到工地幫忙。他覺得,別人有困難,應該搭一把手。房子一天一個樣,黃沾華的笑容也一天比一天多。2017年8月,黃沾華一家如愿住進了新房。
“磨”出脫貧路
住房問題解決了,以后的生活怎么維持?華僑經濟開發(fā)區(qū)工會主席廖福盛結對幫扶黃沾華,積極為他出謀劃策。2017年9月,廖福盛對黃沾華說:“縣城羅永伙做豆腐遠近聞名,我可以介紹你去他那學手藝。”黃沾華聽后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做豆腐不需要太多腳力,在跟班學習一個星期后,黃沾華基本摸清了里面的門道。2017年10月,學成歸來后,靠著鄉(xiāng)里的7100元產業(yè)扶貧資金,黃沾華買了一輛三輪摩托車和做豆腐工具,做起了賣豆腐的小生意。
黃沾華每天起早賣豆腐
“趕上新時代,有了好政策,但是脫貧致富主要還得靠自己!”黃沾華認為,有了國家扶貧政策的幫扶,自己更要起早貪黑干好活,才能真正發(fā)家致富。每天凌晨一兩點,當別人還在夢鄉(xiāng),黃沾華已開始忙活起來。燒鍋、磨豆、點鹵、壓制成型……一道道工序下來,一塊塊白白嫩嫩的豆腐出鍋了。來不及緩口氣,外面天色已亮。黃沾華裝好豆腐,搬上三輪摩托車,開始了一天賣豆腐的工作。黃沾華賣了2年多的豆腐,做出來的豆腐味正、口感好,在濟村鄉(xiāng)已經小有名氣。每天,黃沾華騎著三輪摩托車,走村串戶,銷售自己做的豆腐。
“手工豆腐,新鮮、好吃,周圍居民都在他家買。”前來購買豆腐的黃美玲說。因為物美價廉,黃沾華家的豆腐總是供不應求。“一晚上做5鍋,能出125塊豆腐,每塊1.5元,每天能賺近200元,加上其他收入,一年下來,家庭收入超過七萬元。”黃沾華說,現(xiàn)在他早已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每個人不可以選擇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選擇人生的精彩。無論什么樣的人生,只有經歷過才會懂得,奮斗過,才會有意義。下一步,黃沾華有打算擴大生產規(guī)模,盡自己的力量,把豆腐這門生意越做越好,把日子也越過越好,保證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不掉隊。
責任編輯:趙睿
- 寧化武層村:唱響鄉(xiāng)村振興“三重奏”2020-12-09
- 寧化:三“兩”“稱”干部 對干部選拔考察舉措再細化2020-11-23
- 騰訊追夢計劃攜手省盲人協(xié)會助力寧化鄉(xiāng)村振興2020-11-10
- 建寧寧化加入國家生態(tài)文明建設示范市縣行列2020-10-19
- 用雙手筑起幸福生活 聽他們的脫貧故事2020-10-04
- 從三個切面看寧化翠江鎮(zhèn)如何 “戰(zhàn)疫”2020-02-03
- 三明寧化縣:盤活閑置園區(qū)拉動投資1.2億元2019-11-18
- 總投資2億元,寧化這個省重點項目傳來新進展!2019-10-18
- 寧化:貧困戶走上小吃脫貧路2019-10-17
- 寧化客家小吃產業(yè)鋪就脫貧路2019-09-0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