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2日是世界孤獨癥關注日。孤獨癥有哪些表現?是何原因導致孤獨癥?治療孤獨癥是否有特效藥?1日,記者就此采訪了福州市第二總醫(yī)院神經精神病防治院副主任醫(yī)師郭少楠。
據介紹,孤獨癥是一種在兒童發(fā)育早期就出現并持續(xù)終生的大腦發(fā)育障礙,大多在3歲前就起病。孤獨癥的核心癥狀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社交交流和社會互動障礙,另一類是受限的重復的行為模式、興趣或活動。根據智力水平,可以分為低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和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在臨床中,多數患者還伴有智力障礙。
“孩子得孤獨癥,是不是我們撫養(yǎng)不當導致的”“孩子患病,和長期跟老人待在一起,沒朋友玩有沒有關系”……門診中,很多家長這樣咨詢。
“其實,答案都是否定的。”郭少楠表示,盡管目前孤獨癥的具體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該病是由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了腦發(fā)育改變,尤其是腦神經聯結的改變而導致的。遺傳因素涉及了多個基因以及基因組合間的相互作用,增加了患病風險,但并非100%遺傳;環(huán)境因素如父母孕齡高,母孕期有先兆流產、病毒感染,出生窒息、低出生體重等,都可能增加風險。
那么,孤獨癥能治好嗎,有藥可用嗎?“很遺憾,目前還沒有針對孤獨癥的特效藥或者任何一蹴而就的治療方法,持之以恒的教育訓練與行為干預仍是最有效的。”郭少楠介紹,藥物治療都是短時期對癥性的輔助措施,單靠藥物不能根本扭轉或者改變孤獨癥的核心問題。當某些癥狀特別突出時,比如刻板重復、攻擊、自傷、極端多動等,可以采取盡可能低但臨床有效的藥物治療,包括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郁藥、改善注意力藥物等,但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處方使用。
此外,如果孩子出現以下“五不一重復”的情況,家長就一定要引起重視:不說不指——不會說話或說話晚,也不會使用手勢、表情、不同的語調等其他非語言形式的交流;不看不應——回避目光接觸,不看人,對呼喚、逗弄缺少反應等;不玩——不愛與他人玩耍、互動,或以推搡、摟抱等不恰當的方式互動;不分享——不愛與他人分享,遇到不愉快或受到傷害時常不會尋求安慰;不理解——不能理解幽默、玩笑等背后含義,不能理解他人心理及情緒等;重復刻板行為——過度關注或癡迷于某一感興趣的物品或活動,如旋轉的物品、天氣預報,重復開門、打開水龍頭、坐電梯或只吃少數幾種食品等。一旦這些固有的習慣被打斷,患兒就會焦慮不安,哭鬧。(記者 林文婧 通訊員 林容)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倉山:點亮“星星” 有愛無礙2024-03-31
- 國內首例孤獨癥DBS手術在福州完成2023-07-03
- 關注“星星的孩子”幫助孤獨癥孩子走出第一步2023-04-04
- 寧德成立特需兒童融合教育研究與發(fā)展中心2023-04-04
- 試唱會幫他們走出“心靈孤島” 13名孤獨癥選手全部晉級2023-04-03
- 福建完善孤獨癥兒童關愛幫扶機制2023-03-03
- 福州9名孤獨癥畢業(yè)生圓了就業(yè)夢2022-12-27
- 0~6歲兒童孤獨癥篩查干預服務規(guī)范(試行)印發(fā)2022-09-23
- 泉州市人大常委會召開孤獨癥兒童康復服務專題調研座談會2022-08-26
- 閩侯井下村:“放星家園”里的“農療”故事2022-08-03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