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非遺是當下最被關(guān)注的文化名詞之一。前些年,如果你要問非遺,人們還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不是專門搞非遺研究的,但我相信,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被各種非遺洗禮著。譬如,你要聽民歌吧,你要唱京劇吧,你要看中國畫吧,你要吃中藥吧,你要練武術(shù)吧。
國家有關(guān)部門出臺了關(guān)于保護非遺的法律、文件,國家、省市都有非遺項目名錄和非遺傳承人。作為普通人,關(guān)注非遺,了解非遺,對于弘揚傳統(tǒng)文化,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就個人而言,我對那些還沒有進入各級非遺名錄的人和事,也是格外感興趣。甚至我認為,這些未進入非遺名錄的,也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寶貴遺產(chǎn)。
記得小時候,孩子生病了,諸如感冒、肚子疼,父母很少帶孩子到醫(yī)院去看。常見的辦法是,母親給做一碗手搟面,連湯帶水,上面再放一個荷包蛋,孩子吃過,身上出一通汗,病情很快好轉(zhuǎn)。從兒時起,我就對母親的手搟面充滿了好奇。等到了十幾歲,母親年齡大了,家里人口多,母親再親自和面、搟面,身體自然有點吃不消,于是我們就到附近的糧店去買切面,也就是機器壓制的面。平心而論,我是比較喜歡吃切面的,不亂湯,口感好,關(guān)鍵是省事。只是近些年,我雖然偶爾也吃切面,但怎么也找不到原來的感覺。顯然,面的質(zhì)地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也不知現(xiàn)在的師傅怎么搞的,切面下到鍋里一是起白沫,二是很難煮熟,吃起來非常難消化。
自從2000年,我結(jié)婚離開父母家,就很少再吃到母親的手搟面了。在飯店倒是能經(jīng)常吃到所謂的手搟面,但無論如何也吃不出母親當年的味道。幾年前,看鐵凝的一篇散文,寫隨父親到韓國,吃人家的手拌菜,越吃越香。我看后思考了很久,認為,手拌菜之所以好吃,主要是融入了身體的氣息。如果手拌菜時,手上戴著塑料手套,那菜怎么拌,恐怕也好吃不到哪里去。我們所以愛吃家常飯,愛吃母親的手搟面,那里面因為蘊含著母親的體香、母親的汗水,我們從十月懷胎就在母體里,我們太熟悉母親的氣息了。再有,小時候看母親蒸米飯,母親總是把米從口袋里出幾碗放到簸箕中,先把里邊的沙子挑凈,然后放到盆里用清水泡上幾分鐘,接著,用雙手不斷地撈出米進行揉搓,再用清水過濾兩次,這樣才放到鍋里蒸。于是,那出鍋的米飯晶瑩剔透,香氣撲鼻,即使不佐以任何肉菜,也可以吃上一大碗?,F(xiàn)如今,我已經(jīng)很少看到有人蒸米飯反復用雙手去揉搓了。我看到的那些所謂的免淘米,一般只是過一兩遍水就開始蒸,那出鍋的米飯雖然也白花花,但怎么吃口感都不香,想來就是少了人的氣息。誰說米飯沒有生命力呢?世間上的萬事萬物彼此都是有情感的。
在我國農(nóng)村的很多地區(qū),都有剪紙的傳統(tǒng)。以我的觀察,大凡剪紙技術(shù)好的人似乎都是中老年婦女,而且這些婦女似乎以沒文化、識字少之人剪得最好。有道是,熟能生巧,我相信剪紙比起許多高科技項目,技術(shù)含量要低得多。但我們不能因為其技術(shù)含量較低,就不重視它。由此,我不禁想到在我十五六歲時,母親曾對我說過的話:長大了,找媳婦要找會做針線活兒的。在母親眼里,女人能做針線活兒,就是會過日子。在貧窮的時代,誰家不過縫縫補補的日子呢。我曾親眼看見母親不止一次到有縫紉機的家里看人家怎樣裁布料“砸”衣服,母親說,縫紉機發(fā)出的嗒嗒聲,是這世界上最動聽的音樂。幾十年過去,我總覺得,女人世世代代跟長輩學做各種飯菜、縫制被褥衣服,那可真是難得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呢!
可惜,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市場經(jīng)濟的深入,伴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開始越來越依賴各種機器了。饅頭、面條吃機制的,烤鴨吃機制的,毛衣穿機織的,即使燒制的陶器、瓷器也不用土窯而改用機器的了。在科技革命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無意迷戀于過去,有些事就是要與時俱進,然而,對于許多傳統(tǒng)的東西,總還是要保留下來為好。譬如鄉(xiāng)村,在城市化進程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鄉(xiāng)村并不是一味地拆遷、消失就算城市化,對鄉(xiāng)村進行現(xiàn)代化的改造,在原鄉(xiāng)如何科學有序地可持續(xù)發(fā)展,那才是真正的發(fā)展方向。如果到了山里的農(nóng)家樂,吃不到手搟面、土雞蛋,那農(nóng)家樂還叫農(nóng)家樂嗎?
責任編輯:趙睿
- 非遺:從生活中來 到市場上去2018-09-28
- 紹興舉辦二十四節(jié)氣非遺主題系列展 非遺文化融入生活2018-09-27
- 廈門集美:讓非遺項目活起來傳下去2018-09-27
- 西藏對藏族傳統(tǒng)雕塑非遺傳承人進行培訓 提升美學素養(yǎng)2018-09-26
- 非遺保護13載 傳統(tǒng)智慧如何注入新活力2018-09-26
- 省市政協(xié)開展提案聯(lián)合督辦 圍繞非遺保護與傳承獻策2018-09-21
- 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學生感受中秋傳統(tǒng)文化2018-09-20
- 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 泉州多個代表節(jié)目精彩亮相2018-09-20
- 從“指尖技藝”到“指尖經(jīng)濟” 非遺扶貧“扶智”更“扶志”2018-09-18
- 非遺傳承——手工李氏月餅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