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18日,記者來到建陽區(qū)考亭村一家古色古香的點茶館,探訪失傳千年的宋代點茶技藝。

伴隨著婉轉低沉的琴音,身著宋代服飾的點茶老師蘇文焚香插花后,緩緩朝客人們點頭示意,開始了點茶表演:炙烤團茶、圓月初碎、運轉曲塵……典雅莊重的十余道工序后,茶湯終制成,客人們細細品嘗著盛至各個建盞中的茶湯,仿佛回到了宋朝,體驗古老的茶文化。

當?shù)貢r間26日,作為2018南非“海絲茶道”文藝演出的開場節(jié)目,表現(xiàn)點茶技藝的《茗戰(zhàn)》將在開普敦表演,點茶文化將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舞臺。

湮沒千年,復現(xiàn)于今

點茶在宋代繁榮至極,然而在宋代之后就逐漸衰退,因元朝統(tǒng)治者不太推崇技巧、重意境的點茶法。到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廢團茶而興散茶,點茶的重要材料沒有了,茶葉的飲用方法也改為沖泡法,盛行一時的宋代點茶技藝逐漸消失在歷史的舞臺。

千年之后,一些有識之士開始復興點茶,重拾宋代茶藝風流。

“我也是在機緣巧合下開始學習點茶。”穿著漢服的蘇文笑著談起她成為點茶師的故事。2013年時,她第一次在建陽區(qū)看到了點茶表演,就被深深地吸引,萌生了學習的意愿,“點茶是本地文化,又與建盞文化息息相關,當時就想自己學習后進行推廣”。于是,她和朋友一起拜訪建陽當時唯一點茶老師陳莉娜,向她請教學習點茶。

據(jù)陳莉娜介紹,2006年時她就開始對點茶文化感興趣,但是當時建陽區(qū)點茶文化才剛剛起步,有關資料比較少,也沒人會點茶。為了還原點茶技藝,她通過研究《大觀茶論》《茶錄》等大量史料和詩畫,按照記載如實地把每個器具和每道工序進行復原,同時為了使點茶技藝更加完善,她還奔赴開封等地,向茶藝師和僧人學習交流點茶手法,于2012年初步形成了現(xiàn)在的建陽宋代點茶技藝。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拜師學藝,蘇文的點茶之路由此開始。她在建陽區(qū)建盞協(xié)會開辦的培訓班上授課,傳授點茶技藝,真正成為點茶文化的推廣人。為了讓點茶文化更好地傳播,2017年蘇文在考亭村開了一間自己的點茶館,系統(tǒng)地開展點茶培訓班,讓點茶技藝得以傳承發(fā)展。

“在朋友圈看到點茶視頻,就來建陽學習了,不僅可以豐富我的茶藝,還能通過點茶銷售建盞,一起推廣點茶和建盞,一舉兩得。”來自吉林長白山的茶藝師孫今朝說。

點茶文化精致高雅、工序復雜,為了使點茶飛入“尋常百姓家”,蘇文正在研究隨時在家都能進行的“簡約版點茶”。經(jīng)過多次嘗試,她發(fā)現(xiàn)平時經(jīng)常沖泡的大紅袍、水仙、肉桂這三種茶葉也可用作點茶,家中備一小石磨,將茶葉研磨成粉,再調膏擊拂即可。

古色古香,走出國門

回歸傳統(tǒng),原汁原味展現(xiàn)古法技藝,成了建陽點茶師們的不懈追求。

蘇文介紹說,為了較好地還原古法,必須對每一道工序的器具和手法反復進行對照演練。在茶具上,主要使用與宋代器型尺寸相符的建陽建盞;在茶團選擇上,通過比對各類茶葉制作出的茶湯味道、色澤、湯花等,發(fā)現(xiàn)漳墩白茶因具備采摘嫩度高、輕度發(fā)酵的優(yōu)點,最適合做出宋代口味茶湯,觀賞效果極佳。通過反復試驗,漳墩白茶和建陽建盞成了建陽點茶的標配,也是宋代點茶技藝的“原配”。

“建陽點茶因技藝嫻熟、還原度高、頗有宋代風韻,成為當?shù)氐奶厣幕放啤?rdquo;建陽區(qū)文化館工作人員倪瑋說,“目前,宋代點茶在建陽蔚然成風,點茶館已經(jīng)開展多期的點茶培訓,目前已經(jīng)培訓學員300余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愛點茶,愿意學習點茶,宣傳點茶文化。”

為了復興點茶文化,作為中國建窯建盞之都,建陽區(qū)將點茶作為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與建盞文化融合發(fā)展,在廈門文博會、茶博會、建本論壇等展覽會上開展點茶表演,讓這個與眾不同的茶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越是傳統(tǒng)的,越是世界的。這次建陽點茶能夠去南非表演,是因為它原汁原味展現(xiàn)宋代茶藝的面貌。我們將把古色古香的宋代傳統(tǒng)茶文化展現(xiàn)出來,讓觀眾感受到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他們關注點茶、學習點茶、愛上點茶,這次出國表演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倪瑋說。(記者 趙錦飛 通訊員 鄧雪 文/圖)

點茶其事

千年點茶漂洋出海

在茶文化興盛的今天,風靡宋代的點茶之法卻鮮為人知,甚至幾乎絕跡,如今,人們只能從南宋劉松年的《攆茶圖》印證宋代點茶的具體過程。整個畫面嫻雅生動,充分體現(xiàn)宋代文人雅士茶會的風雅之情和高潔志趣,是宋代茶飲的真實寫照。

何為點茶?點茶,包含制茶的技藝和飲茶的藝術,是一門藝術性與技巧性并舉的技藝,也是宋代發(fā)達的茶文化集大成的體現(xiàn)。點茶始于唐興于宋,唐代更熱衷于煎茶法,入宋以后,斗茶興起,發(fā)展成為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喜愛的風雅趣事。宋徽宗認為點茶是“盛世之情尚也”,他技藝高超,經(jīng)常用建盞點茶宴請群臣,更是將所得妙處全部寫進了他的茶著作《大觀茶論》中。

點茶法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在宋代達到頂峰,成為時尚風潮。點茶技藝十分講究,工序也很復雜。宋徽宗說:“點茶不一。”點茶的方法不一樣,效果也就不相同。宋代的王公貴族和平民百姓因為階層不同,所用茶具和點茶方法都有所不同,貴族更為繁雜精致,民間就更加簡單些。但是總的來說,點茶的基本流程有烤茶、碾茶、篩末、煮水、點茶、調膏、擊拂(題圖)、候茶、品茗等。更簡單點就是,把茶團稍微搗碎,放入建盞中,繼續(xù)搗碎,調成膠狀,再沿著盞畔環(huán)注水,攪動茶膏并用茶憲拂擊,再注湯拂擊,不斷地運筅、擊拂、泛花,使茶湯面上浮起一層白色浪花,達到“乳霧洶涌,溢盞而起”。

因宋代茶色尚白,斗茶需要比較水痕,深色釉的建窯建盞濃重深沉的底色襯托越白越好的茶湯,在強烈的視覺反差中強化了它的對比作用,甚至產(chǎn)生了一種動感之美。建盞可以說是為點茶而生的,成為宋代流行的茶具。宋徽宗還在《大觀茶論》里說道:“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上。”指明建盞出產(chǎn)的兔毫盞釉色黑,毫毛長,是上佳茶具。

貴在儀式感

有宋一代,點茶雅俗共賞,因此風靡一時。暌違千年,在一群有識之士的努力下,宋代點茶技藝開始重新挖掘,與建盞文化、小白茶文化相得益彰,成為建陽的一大文化盛事。

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說:“儀式是在集合群體中產(chǎn)生的行為方式,它們必定要激發(fā)、維持或重塑群體中的某些心理狀態(tài)。”點茶的精髓在于典雅莊重的儀式感,炙烤團茶、圓月初碎、運轉曲塵、懸壺高沖……十幾道工序行云流水,道道有名堂,在茶香氤氳中,體認宋代傳統(tǒng)茶文化的魅力。

有人說,延續(xù)中華文脈,重在內容,不必拘泥于形式。但是,傳統(tǒng)文化內容與形式本已渾然一體,這些儀式歷千年而味永,如九九重陽節(jié)與登高賞秋連接在一起,如拜師有一套特定的禮儀規(guī)范。這些儀式毫無違和感,已經(jīng)深深嵌入文化內核,不僅不是多余的,反而正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所在。因此,點茶的十幾道工序,正是茶藝風流所在,由儀式感而喚起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從而樹立文化自覺。(記者 趙錦飛)

責任編輯:趙睿

相關閱讀
關鍵詞: 點茶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兩新”政策顯成效 彰顯高質量發(fā)展新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