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個“最美書店”在繁華商圈開花結果后,實體書店下一步該向何處去?近日,北京市實體書店項目扶持工作會上傳出消息,未來本市將研究讓實體書店向公園、酒店、學校等其他空間進一步拓展,讓書店在更多場景“破圈”生長。
書店是買書看書之地,更是城市文化地標。步入書店、展卷閱讀,不僅讓人獲得精神食糧,也讓人遠離蕪雜、安放身心??梢哉f,閱讀紙書有一種不可替代的儀式感,捧起書本,會油然而生一種專注力和投入感。當數(shù)字化大潮不可阻擋地把內容轉移到手機屏幕的方寸之間,當這樣那樣的APP讓人感覺閱讀是屬于零碎時間的“抽空”之舉,我們才愈加發(fā)現(xiàn),閱讀紙書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專注如此寶貴。某種意義上,這份藏于人們心底的對于閱讀的渴望,就是實體書店得以扛過“冰點”走向復蘇的深層動力。
近些年來,在政策支持和社會氛圍的雙重利好下,實體書店發(fā)展有了顯著突破。西西弗書店一年新開85家店面;成立僅兩年的樊登書店已擁有200多家店面……小清新的外觀搭配咖啡茶飲、文創(chuàng)周邊,不時邀請一些文化名家進行講座,這些“新書店”刷新著人們對書店的傳統(tǒng)認知。在各大商圈,熱門書店天天爆滿,帶動著全民閱讀氛圍的日益濃厚。據(jù)統(tǒng)計,從2015年的4.58本到2018年的4.67本,我國人均紙質書閱讀量有所增長。同時,僅有2.1%的人認為自己的閱讀數(shù)量很多。這些數(shù)據(jù)都表明,大眾對閱讀有著強勁需求,紙書仍有巨大發(fā)展空間。
需求就在那擺著,在城市多元空間留出更多位置給書店就顯得尤為必要。需要看到,商圈人流量大,但喧鬧的環(huán)境終究不太適合深閱讀。而公園、酒店、學校等地方兼有休閑、求知的功能屬性,與書店的調性十分匹配。破除機制障礙,更新營業(yè)形態(tài),讓書店自然而然融入這些地方,捧書靜品的文化街景必將越來越多。就北京來說,故宮這些年新添6家精致書店,花草葳蕤,一室書香,成為新晉的讀者打卡地;一些酒店也通過開設圖書角,實現(xiàn)了顧客從“走進來”到“留下來”“讀起來”的轉變。事實說明,只要多多支持、辦出特色,書店完全能夠在不斷“破圈”中實現(xiàn)多樣發(fā)展。
閱讀習慣的涵養(yǎng)不能缺少實體書店這一道亮麗的風景。期待書店扎根在城市更多層次的空間里,讓書與人產(chǎn)生更多美妙的共振。(鮑南)
責任編輯:胡君毓
特別聲明:本網(wǎng)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