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記者劉歡、石龍洪、陳舒)國臺辦發(fā)言人朱鳳蓮16日在國臺辦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應詢表示,民進黨當局借烏克蘭局勢頻蹭熱點、到處碰瓷,渲染所謂大陸“威脅”,刻意升高兩岸對抗與謀“獨”調門,甚至狂妄鼓吹戰(zhàn)爭,暴露出心虛膽寒、色厲內荏的本性,徹底撕下了所謂“不挑釁”的偽善面具。

朱鳳蓮指出,我們愿意為和平統(tǒng)一創(chuàng)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各種形式“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高于一切。民進黨當局如果繼續(xù)沉迷于“倚外謀獨”“以武謀獨”迷夢,膽敢鋌而走險,他們編織、吹噓的各種謊言頃刻就會灰飛煙滅。希望廣大臺灣同胞認清利害關系,拒絕民進黨當局的裹挾與欺騙,堅決與“臺獨”勢力劃清界限。

有記者問,俄烏沖突爆發(fā)后,美國政府表示“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向烏克蘭派兵”,臺灣島內出現“臺灣安全不能靠美國”等聲音。發(fā)言人有何評論?

朱鳳蓮回答說,首先要指出的是,臺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有本質區(qū)別,最根本不同在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完全是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

“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妄想倚靠外部勢力分裂國家,是徹底打錯了算盤。”她說,從“喀布爾時刻”到“烏克蘭局勢”,越來越多臺灣同胞已清楚認識到:美國為自身利益,一邊火上澆油唯恐天下不亂,一邊隔岸觀火避免引火燒身;美國任何時候都以美國利益優(yōu)先,其對外所作承諾關鍵時刻根本靠不?。幻襁M黨當局為謀“獨”繳納高額“保護費”換來所謂“保證”,不過是飲鴆止渴的“毒藥”;外部勢力操弄涉臺議題,打的是“以臺制華”的算盤,犧牲的是臺灣民眾利益,“棋子”最終命運是“棄子”;民進黨當局一味“抗中”,不僅不能“保臺”,反而只會“害臺”,只會把臺灣進一步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朱鳳蓮表示,臺灣的前途、臺灣同胞的安全保障和利益福祉在于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和國家統(tǒng)一,而不是指望什么外部勢力的“空頭支票”。廣大臺灣同胞要看清民進黨當局編織的“倚美謀獨”騙局,破除其操弄“反中抗中”的魔咒,與我們一起推動兩岸關系重返和平發(fā)展正確軌道,早日解決政治對立,實現臺海持久和平,達成國家統(tǒng)一愿景,讓子孫后代在祥和、安寧、繁榮、尊嚴的共同家園中生活成長。

針對俄烏沖突爆發(fā)后一些外國政客炒作渲染大陸對臺“軍事威脅”,朱鳳蓮應詢中表示,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外國反華勢力沉迷于冷戰(zhàn)思維,打“臺灣牌”,叫囂把臺灣打造成所謂“豪豬”,煽風點火破壞兩岸關系。而民進黨當局為一黨私利,甘當外部勢力“以臺制華”的棋子,不斷謀“獨”挑釁,根本不把2300萬臺灣同胞安危放在心上,不惜綁架他們當成獲利的“炮灰”。

她說,如果任由民進黨當局“挾洋謀獨”“以武謀獨”,甘當棋子任人擺布,到頭來只會使臺灣社會付出更大代價。在祖國大陸日益強大的今天,“挾洋謀獨”沒有出路,“以臺制華”也注定失敗。

有記者問,民進黨當局聲稱大陸借烏克蘭問題對臺操作所謂“認知作戰(zhàn)”,影響臺民心士氣。而據媒體報道及網友舉報,俄烏沖突發(fā)生后,有“臺獨”勢力在網上散布大量謠言,煽動兩岸敵意。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就此指出,民進黨當局在制造“假消息”方面劣跡斑斑,是所謂“認知作戰(zhàn)”的慣犯。多行不義必自斃。互聯網有記憶,民眾眼睛是雪亮的。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介入烏克蘭局勢,在大陸社交平臺煽風點火,在島內則選擇性“援引”大陸一些自媒體內容,渲染所謂大陸“威脅”,誤導島內民眾,為其鼓噪的所謂“抗中保臺”、拒統(tǒng)謀“獨”炮制輿論、操縱民意。這些操作嚴重低估兩岸同胞智商。兩岸同胞要擦亮眼睛,精準辨識,識破“臺獨”勢力煽動兩岸民眾對立對抗的險惡用心,識破民進黨當局的騙局。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兩新”政策顯成效 彰顯高質量發(fā)展新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