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教育頻道>教育資訊
分享

關注人民網微信

國外的醫(yī)療體系和國內有很大的不同,學子需要提前了解,才能有備無患。不同國家的醫(yī)療體系各不相同,乍一眼看上去會讓人摸不著頭腦。比如,在美國就有校內醫(yī)療中心、醫(yī)院和家庭醫(yī)生等就醫(yī)途徑;英國則以社區(qū)醫(yī)療為基礎,醫(yī)院針對大病或者急病,而一般病情則需要選擇社區(qū)中的私人診所或學校醫(yī)院。

發(fā)達國家的福利體系非常完善,甚至有些國家看病不需要花錢。但是很多優(yōu)惠政策只針對本國公民,留學生則需要繳費或購買保險才可以享受相應的服務。比如,英國本地居民的醫(yī)療全部免費,但是留學生則必須要在辦理簽證的同時繳納150英鎊的費用,才可以順利拿到簽證并享受后續(xù)的醫(yī)療服務。

據在美國紐約大學就讀的張文(化名)介紹,美國的留學生必須要購買醫(yī)療保險,可以選擇由學校或者第三方機構提供的保險項目。一般來說,學校提供的保險價格較貴,在2000美元至4000美元不等,而第三方機構的保險則可以低至幾百美元。由于提供的醫(yī)療服務不同,留學生可以在仔細了解之后,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選擇。

提前了解各國的醫(yī)療政策,看似繁瑣,但對于學子來說,卻是今后留學生活的重要保障。此前曾經有網友因為沒有購買保險,在美國拿到了170萬美元的天價醫(yī)療賬單。其實,只要多加留意,獲取相關信息并不困難。“很多學校在新生入學注冊的時候都會向學生介紹這些信息。”在英國留學的李晨(化名)介紹說,“大多數赴英學子會在留學伊始即到英國國家醫(yī)療服務體系(NHS)注冊,之后就可以享受醫(yī)療服務了。”

熟悉就診流程

很多學子提及,需要提前熟知各類復雜的就診流程。在國外就醫(yī),預約排隊的現象很常見,比如在英國就醫(yī)就需要提前預約。如果不是什么大病急癥,相比去醫(yī)院看病,自己買些非處方藥服用可能更方便一些。正在英國留學的揚揚(化名)介紹說:“雖然在英國看病不需要再繳納其他費用,但是通常需要排隊很久。”

張文介紹說,在就診過程中,美國的護士、醫(yī)生助理、醫(yī)生需要進行多個步驟的檢查和詢問,整個過程相對來說比較耗時。

因此,很多學子有了頭疼腦熱都選擇自己買些藥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診價格,一些學子直言:“在國外真不太敢生病,大家都知道生病去醫(yī)院要花很多錢,所以如果有了感冒發(fā)燒之類的小病,都會選擇自己去藥店買藥解決。”另一方面,與國內不同,國外對于退燒藥、消炎藥的使用規(guī)定更嚴格,一般情況下很少直接注射治療。

學會照顧自己

留學海外,不論是學生本人還是家中父母,都希望學子留學期間身體健康,少災少病。不少家長為防萬一,早早就為孩子準備好了各類常用藥。由于氣候環(huán)境和飲食與國內不同,學子難免會有些不適反應,所以更應該多加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讓疾病遠離自己。

國外的飲食以冷食或快餐為主,留學生坦言,吃這樣的食物非常容易引起胃痛,高熱量的食物也容易讓人發(fā)胖。因此,很多學子選擇自己做飯,練就了一手好廚藝,吃得既美味又健康。學習壓力往往令學生難以保證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熬夜復習、寫論文都是常事,時間長了會導致免疫力低下,更容易生病。歐美國家的人比較重視運動,往往從小就養(yǎng)成了鍛煉的習慣,所以大學里配備有完善的健身設施。在這樣的氛圍中,許多中國學生也養(yǎng)成了運動健身的習慣,積極主動地去鍛煉。健康的生活習慣能夠提高身體素質,改善精神狀態(tài),是學子順利完成學業(yè)的保障。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11月16日 第 09 版)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盛世蓮開】習言道|澳門是偉大祖國的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