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IT科技>科技前沿
分享

北京冬奧會期間,作為元宇宙細分賽道的虛擬數字人頻頻亮相,例如百度智能云AI手語主播于近日正式上崗;騰訊3D手語數智人“聆語”上線了央視頻;AI氣象服務虛擬人“馮小殊”開始播報冬奧公眾觀賽氣象指數。

海南省區(qū)塊鏈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元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奧運會已經成為高科技乃至黑科技的應用推廣平臺,一方面奧運會或者圍繞奧運會的周邊機構投入大,可以負擔得起高科技的成本;另一方面,虛擬數字人等高科技產品或技術在奧運會投入使用,會降低其進一步推廣使用的成本,也是一種借勢營銷的手段。從數字人的發(fā)展角度來看,虛擬人在部分領域已經出現了較為穩(wěn)定的產能,這是奧運會周邊機構使用數字人的技術基礎。

數字人助力冬奧會

將虛擬數字人應用在手語播報領域無疑是北京冬奧會期間的一抹亮色。百度、騰訊、智譜AI、小冰公司等企業(yè)推出的手語播報數字人正服務于千萬聽障用戶。

近日,央視新聞聯合百度智能云打造的總臺首個AI手語主播正式上線,為聽障用戶提供24小時的手語服務。百度智能云采用自研的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AI技術,構建出手語翻譯引擎,實現了文字及音視頻內容到手語的翻譯;再通過專為手語優(yōu)化的自然動作引擎,進行虛擬形象的驅動,將手語實時演繹為數字人的表情動作。這使得AI手語主播具備高可懂度的手語表達能力和精準連貫的手語呈現效果。

目前,百度已打造了央視網虛擬主持人小C、航天局火星車數字人祝融號、百度App代言人龔俊、理財專員小浦等一系列虛擬數字人。

另外,騰訊3D手語數智人“聆語”也于近日亮相, 在央視頻為冰雪賽事提供AI手語翻譯服務。2月5日,由智譜AI、凌云光和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打造的“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在北京衛(wèi)視正式上崗。

數字人應用場景將更豐富

去年以來,柳夜熙、華智冰等虛擬數字人如潮水般涌現,應用領域不斷拓寬,開始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據頭豹研究院發(fā)布的2021年虛擬數字人行業(yè)概覽系列報告顯示,隨著未來各領域規(guī)模不斷擴展,虛擬數字人行業(yè)有望持續(xù)增長,預計2030年總體虛擬數字人市場規(guī)模將實現2703億元。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突破,虛擬數字人的形象、表情、表達力和理解力在逐步比擬真人。虛擬數字人能建立新的數字形象IP,甚至成為未來數字世界的一種重要業(yè)務形態(tài)。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是打造平行于現實世界的數字世界,在數字世界中數字人物無疑是重要元素之一,虛擬數字人的成熟,無疑也對元宇宙的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

曹元認為,虛擬數字人未來最大的用途是能夠在數字世界協助人類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虛擬人的行為必須“智能”起來,真正建設一套智能驅動的完整鏈路。而虛擬人跟元宇宙的結合,將產生更大的應用空間。數字孿生,虛擬數字人可以充當人在數字世界的數字載體;虛擬作用于現實,數字人可以成為人類的好幫手。

“從未來發(fā)展看,虛擬數字人是智能化趨勢下的新一代人機交互的關鍵,并將成為元宇宙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信部工業(yè)互聯網重大項目評審專家、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區(qū)塊鏈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兼首席數字經濟學家陳曉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比傳統偶像和服務人員,數字人的優(yōu)勢有人設可塑性強、行為可控、多線程持久工作、商業(yè)安全感好等。隨著日后大眾及品牌方對虛擬人的接受程度逐漸提升,以及其技術和成本的改善,應用場景將更加豐富,在新聞、直播電商、文旅、教育應用方面有望率先發(fā)力。(證券日報記者 李文 見習記者 張博)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巔峰盛典 星光璀璨!昇騰AI創(chuàng)新大賽202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