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 郜陽 陸梓華
因“基因編輯”嬰兒試驗而處在風口浪尖的賀建奎,今日現身香港。
他正在香港大學召開的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發(fā)表演講。原定演講時間為12:15,但直到12:46左右他才現身。
姍姍來遲的賀建奎走上講臺,發(fā)表演講。和他同場的另四位發(fā)言人,已經完成演講,原本屬于這五位科學家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也在“四缺一”的情況下完成了。
在他的演講后,主辦方為他臨時增設了一個問答互動環(huán)節(jié)。
賀建奎結束演講后,進入互動環(huán)節(jié)
據澎湃新聞網現場視頻直播,賀建奎在現場表示道歉,稱這個結果是不小心公布的。
“我的整個實驗結果,由于實驗的保密性不強,所以數據被泄露了。所以我必須要在今天這個場合跟大家分享這個數據。同時,我也想要感謝我的大學,我的大學完全不知道我的這個實驗。我也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來進行研究。”
他發(fā)表主題演講時稱,對CCR5基因的改造達到了預期效果。他在回答提問時透露,一共有8對夫婦參與實驗,其中1對退出,這些夫婦都是父親呈艾滋病病毒檢測陽性,母親則為陰性。在“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的實驗前,已告知這對夫婦基因編輯會產生的不良后果,但是他們還是表示要植入這個被基因編輯過的胚胎 。賀建奎稱,沒有想過要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變人類的認知能力。
被問及“你能否講一講關于科學家、醫(yī)生的責任”,賀建奎說:“我們不僅僅是針對這樣的案例,成千上萬的有患艾滋病風險的嬰兒都需要這樣的保護。我曾經接觸過很多艾滋病人,他們需要把孩子送給親戚撫養(yǎng),我為我的工作自豪。”他說,要幫助有遺傳性疾病的家庭或者有潛在感染風險的家庭。“我們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這是一個透明公開的過程,我愿意和社會分享,社會可以決定接下來可以怎么做。“
事實上,不止一個同行專家指出過,艾滋病并不是遺傳性疾病,無需基因編輯,現有技術已經可以幫助攜帶艾滋病病毒的父母誕下健康的寶寶。
前情回放
這本是一個極其專業(yè)的科學類會議,并不會吸引多少媒體與公眾的目光。然而,當賀建奎在會議開幕前一天宣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在中國后,收到的媒體報名一下子增多,直到11月26日晚10時許組委會還收到了大量的報名郵件。
峰會昨天如期開幕,賀建奎沒有現身第一天的會場。第一天的峰會上,各項議程照常進行,所有登臺發(fā)言的學者都沒有刻意提及賀建奎與“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兩位主席——香港科學院創(chuàng)院院長徐立之和197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David Baltimore,主辦方之一美國國家醫(yī)學院院長曹文凱(Victor J Dzau)接受記者采訪時,都拒絕評論基因編輯嬰兒一事,表示等待賀在會上發(fā)布詳情。
賀建奎的演講PPT
著名生命倫理學家邱仁宗這兩日在會場成為媒體采訪的焦點,他是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哲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fā)的阿維森納倫理學獎。他指出,賀建奎事件中和美醫(yī)院開具的倫理審查是無效的,“他的倫理審查應該由其所工作的機構也就是南方科技大學來開具,而不是其它機構。”他認為,如果“基因編輯嬰兒”的報道是真的,那么這種行為是遠遠低于我們能夠接受的底線的,也是不道德的。“通過基因編輯做出的基因修改,會改變人類未來的基因池,賀建奎及其團隊怎么能夠未經他人許可,擅自改變人類的基因池?”
邱仁宗告訴本報記者,賀建奎參與此次峰會是得到了他的推薦。“賀建奎曾拜訪過我,并表達出想通過基因編輯技術為人類造福的意愿,但他并沒有詳細說明自己的計劃。”
邱仁宗表示,賀建奎的“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的研究其實是個偽命題。“如果這對雙胞胎之后得了艾滋病,那實驗很明顯是失敗的。但她們一生如果沒有得病,也不能證明是因為基因編輯起了作用。”在他看來,基因編輯技術對未來的人類發(fā)展大有裨益,但不應只有科學家來主導。老百姓、倫理學家等都應該參與其中。
邱仁宗接受媒體采訪
事實上,基因編輯的倫理問題,始終是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的核心主題。
2015年4月,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黃軍就發(fā)表了全球首篇關于利用CRISPR技術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報告。團隊選擇編輯胚胎基因是因為“它可以證明和癌癥或是糖尿病相關聯的基因,同時還能夠應用于研究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的基因功能”。在這項研究中,他編輯了與β地中海貧血造成的血液紊亂相關的基因。這件事在當時同樣引起了軒然大波。盡管黃軍就等人使用的是醫(yī)院丟棄的異常胚胎,其論文發(fā)表后仍引發(fā)批評。
同年12月,在華盛頓召開的第一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上,專家們就專門討論了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禁區(qū)。會上通過了一個聲明:強化基因編輯技術的基礎和臨床前期研究“顯然是必要的”,應在適當的法律和道德監(jiān)管監(jiān)督下繼續(xù)開展。但是在研究沒有成熟前,應用于人類生殖是不負責任的。
雖然兩人都使用人的胚胎細胞開展基因編輯實驗,但需要區(qū)別的是,黃軍就用的是異常的胚胎細胞(三倍體),三倍體胚胎細胞不能正常發(fā)育,大概幾十個小時就會死亡。而賀建奎用的是正常的胚胎細胞。
不少專家指出,對于胚胎本身的研究以及在胚胎編輯對遺傳性疾病的邊界的研究是可以得到倫理學辯護的,因為科學要發(fā)展、技術要進步,所以對于14天之內的,不超過14天的體外研究是可以接受的,即人體胚胎研究必須在受精后的14天內結束。我國科技部和原衛(wèi)生部于2004年聯合頒布的《人胚胎干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也對人類胚胎體外研究做了14天的限制。
在這樣一個峰會開幕前,“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突然被宣布降生,會對基因編輯技術的發(fā)展前景帶來怎樣的影響,這恐怕是科學家們最想知道的答案。
會場門外聚集了大量國內外記者,所有人都在等待著賀建奎的出現。
美大學調查
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美國教授
新華社華盛頓11月27日消息,針對有報道稱美國賴斯大學一名叫邁克爾·迪姆的教授參與基因編輯嬰兒研究一事,這家美國大學近日發(fā)表聲明說,正在對該教授展開“全面調查”。
賴斯大學媒體關系團隊主任道格·米勒在聲明中說,這一研究引發(fā)“令人不安的科學、法律和倫理問題”,但賴斯大學“對這一工作不知情”。
米勒說,有關的臨床研究并未在美國進行,但無論研究在何處進行,媒體報道中的這項工作都違反了科學行為方針,不符合科學界和賴斯大學的倫理規(guī)范,“我們已開始對迪姆博士參與這一研究的情況開始全面調查”。
賀建奎曾發(fā)文:
安全問題解決前,
制造基因編輯的人類的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你能想到嗎?宣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的賀建奎去年2月還在科學網博客上發(fā)布了題為《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安全性尚待解決》的文章,總結了他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場閉門研討會上發(fā)表的報告觀點。
當時,賀建奎在文章中不但指出了動物模型和細胞系、脫靶、嵌合體、胚胎發(fā)育、多代效應這五個安全問題,還得出了結論:不論是從科學還是社會倫理的角度考慮,沒有解決這些重要的安全問題之前,任何執(zhí)行生殖細胞系編輯或制造基因編輯的人類的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賀建奎在博文中寫道:基因編輯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未來將有可能幫人類大規(guī)模消除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和延長壽命。但是,目前用于人類生殖目的基因編輯尚未解決科學上的安全性問題,尤其是脫靶和嵌合體。
不過,這篇博文與在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上顯示的倫理審批時間相隔不到1個月。網上顯示該研究的倫理審批由深圳和美婦兒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但醫(yī)院稱簽名有造假嫌疑,并未就此事召開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會議,目前已申請公安機關介入調查此事。
責任編輯:肖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賀建奎回應基因編輯怎么回事?律師:賀建奎涉嫌違法進行人體胚胎活動2018-11-27
-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中國誕生?賀建奎:我正參加人類基因編輯峰會2018-11-27
- 賀建奎方面回應基因編輯質疑:目前不能透露更多信息2018-11-26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摩拜單車漲價是怎么回事 共享單車為何都漲價2019-03-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