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據(jù)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日前宣布,未來4年英國將增加241億英鎊國防開支,這是英國政府30年來最大幅度的軍費上調。面對疫情沖擊與“脫歐”談判雙重關卡,英國為何此時“大手筆”增加軍費?高額軍費的可持續(xù)性前景又將如何?

高調增加軍費

據(jù)英國政府網站公布,約翰遜11月19日向議會下院發(fā)表政府對外交、國防等領域綜合評估的階段結果,宣布將在未來4年中追加241億英鎊軍費,超出保守黨競選宣言的承諾165億英鎊;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GDP)份額將提高至2.2%,未來4年國防支出總額將達到1900億英鎊。路透社報道稱,此次是英國自冷戰(zhàn)以來最大幅度的軍費上調;此舉將穩(wěn)固英國作為歐洲最大、北約第二大防務支出國地位。

約翰遜在講話中稱,新增的國防預算將用于提升英國核威懾力,并通過復興造船業(yè),把英國恢復為“歐洲最重要的海軍力量”。同時他宣布將專注于“徹底改變戰(zhàn)爭的新興技術”,在軍事研發(fā)領域追加15億英鎊投資,成立人工智能研究機構與國家網絡安全部隊;并以2022年發(fā)射英國第一枚火箭為目標,組建太空司令部。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當前英國軍事研發(fā)支出已占國防預算的22%,高于多數(shù)國家水平;而這一比例很可能在軍費增加后繼續(xù)上升。

“不安全感”上升

“英國大幅增加軍費是基于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即今后大國博弈與軍事競爭將加劇,同時希望借此維護自身實力、利益和相應的國際地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向本報分析。

《華爾街日報》稱,此次英國軍費調整正值英國與歐盟未來關系談判的關鍵階段,英國此舉旨在強化自身在北約中的地位,并刺激歐洲鄰國尋求和英國的合作。

崔洪建表示,從英國此次國防投入的方向上判斷,英國有意在海軍及核武器方面維護已有優(yōu)勢,并在網絡和太空等新的軍事領域彌補自身短板。“近年來,美法等大國都有太空建設計劃,英國也不肯落后。”

路透社分析稱,軍費大幅增加標志著英國結束軍費縮減時代,開始尋求“脫歐”后新的全球定位。

“在‘脫歐’背景下,英國不安全感實際在上升。作為‘脫歐’后主權獨立的象征,英國要進一步提升軍事實力。事實上,這是英國自‘脫歐’啟動時就有的一個明確目標。”崔洪建表示。

來源或引爭議

據(jù)《華盛頓郵報》報道,英國反對黨工黨黨魁基爾·斯塔默對增加國防預算表示歡迎,但對經費來源問題提出質疑。斯塔默表示,保守黨政府曾在競選宣言中承諾將GDP的0.7%用于對外援助,他擔心增加軍費將導致這一諾言無法實現(xiàn)。“錢從哪來?英國是七國集團中受疫情影響經濟衰退最嚴重的國家。”斯塔默說。

《衛(wèi)報》稱,在約翰遜公布軍費上調決策前幾日,英國的對外援助預算就被削減數(shù)十億,從GDP的0.7%降至0.5%。此舉曾引發(fā)保守黨內部的批評。

“對外援助是一個國家通過軟實力發(fā)揮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一旦英國政府把對外援助預算挪到軍費上來,將在英國內部引起爭論。同時,英國釋放出把軟實力轉化為硬實力的信號,也將引發(fā)國際社會對英國外交與防務政策是否會轉向的猜測。”崔洪建說。

《華爾街日報》稱,新的國防預算將使英國武器裝備迎來一輪新升級,但裝備淘汰換代也是“一個困難的決定”。具體方案還需等待完整的政府外交和國防綜合評估。該評估結果將在明年年初揭曉。此外,據(jù)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即使此次增撥軍費,當前英國的武器裝備預算中仍有130億英鎊的“黑洞”需要填補。

“英國一旦決定增加軍費預算,將會是一個長期趨勢。在英國‘脫歐’與疫情影響經濟的背景下,英國能否支撐長期、高水平的防務開支?目前還是一個問號。”崔洪建說。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建省啟動高校一流學科培優(yōu)計劃 涉及1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