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魚”絕技讓師生們大開眼界。
海峽網10月9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魏永青 攝影報道)7日,建甌市通濟街道東溪村村民葉萬義的魚塘,又來了一批客人。小學生們把作文作業(yè)搬到魚塘旁,領略入選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弓魚”技藝。
葉萬義是“弓魚”技藝代表性傳承人。1967年出生的他,12歲隨爺爺學習這項技藝,風里來、雨里去,一晃就是40多年。他曾受邀到中央電視臺現(xiàn)場錄制建甌“弓魚傳奇”節(jié)目。
“弓魚”是一種奇特的綁魚保鮮法,便于長途運輸、販賣,元朝末年開始盛行,流傳至今。魚農下塘捕到魚后,立即用草繩的一端穿過魚鼻扎緊,另一端綁扎在魚的肛門下,此為“初綁”,而后放入活水中1~2小時,讓魚吐盡口中的雜物,將魚鰓內的泥巴和粘住的浮游生物都清除干凈;再在魚的肛門上部用草繩綁住,此稱作“復綁”,然后又放到溪中或活水中泡養(yǎng)1~2天,再上市。
由于“弓魚”體內約增加了3%的水分,使鰓更濕潤,與空氣接觸會進行一定的氧氣交換,經放入活水中“吐故納新”的魚活的時間就特別長。酷暑季節(jié),把“弓魚”放在陰涼潮濕處,可活數(shù)小時;寒冷冬季,可活1天以上。傳統(tǒng)的“弓魚”,經得起離水運輸,時間可達數(shù)小時甚至10余小時,當?shù)卦鴱V泛采用此法向外地運送活魚。
如今,來建甌的游客多會去觀賞“弓魚”。
葉萬義將捕獲的塘魚進行“弓魚”作業(yè)。
葉萬義將魚挑往村頭。
葉萬義(右)將“弓魚”技藝傳授給兒子。
初綁、復綁,葉萬義(左)與幫手配合默契。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南平建甌:以繡花精功整合城區(qū)管理,千年古城煥新顏2019-09-23
- 建甌:“方言說孝廉”開播啦2019-09-19
- 兄妹失散三十年終團圓2019-09-09
- 南平建甌市紀委監(jiān)委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兩不誤2019-09-03
- 建甌探索生態(tài)生財雙贏的綠色扶貧之路2019-08-20
- 南平建甌市立醫(yī)院“醫(yī)生休息室”正式啟用2019-08-20
- “古韻建甌 食全酒美”建甌市文旅品牌(廈門)推介會舉行2019-08-13
- 第二屆中國筍竹產業(yè)(建甌)高峰論壇舉行2019-05-21
- “科技保姆”活躍在林間地頭2019-04-08
- 《建州方言白讀與文讀詞組語音匯注》出版2019-03-07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