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借用村民的荒廢地打造成微景觀
前日,一場特別的黨課在晉江內坑鎮(zhèn)黎山村一處開放式的“有聲圖書館”舉行。這處“有聲圖書館”是村里借用村民的部分庭院剛打造的微景觀,黨員群眾只要掃描就可讓圖書“開口說話”,收聽和學習黨建相關知識。
“黎山村既有豐富的紅色資源,也有豐富的農業(yè)資源,我們提出打造‘紅色行走記憶’線和打造‘綠色生態(tài)田園’線,串聯(lián)并盤活村里的資源。”該村黨支部書記張蓬杰說,村里打造了10多處微景觀,一副鄉(xiāng)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打造“有聲圖書館” 黨建知識“開口說話”
距離黎山村黨群服務中心不遠,有一處名為“紅色行走記憶”的微景觀,該微景觀由墻體構成,閩南紅磚砌成的墻面格外顯眼,“有聲圖書館”就建在這里。微景觀的墻面上,一個個可轉動的紅板上印有二維碼。“這里就是村里新增的‘有聲圖書館’項目,只要拿起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聽書。”記者掃了掃二維碼,手機上立馬跳出小程序,點擊播放,聲音就出來了。
張蓬杰告訴記者,“有聲圖書館”分改革開放、十九大精神解讀、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做合格黨員等12個部分,每個部分每兩天就會更新一次,可讓大家及時嘗鮮。除此之外,“有聲圖書館”還增加了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機關舊址概述、鄉(xiāng)村善治積分制、村規(guī)民約等三個“自選”部分,手機掃描就能看到精美的文字頁面。
據(jù)介紹,黎山村有2400多人,是革命老區(qū)基點村,曾是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所在地,許集美、朱義斌等一批革命先輩曾在這里領導指揮革命地下斗爭。打造“有聲圖書館”,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黨員、群眾隨時隨地了解、學習黨建相關知識,讓越來越多的黨員、群眾聆聽黨的聲音,感受黨的歷史,打造智慧型學習陣地。
在“有聲圖書館”,村民掃二維碼就能聽書。
微景觀既美化鄉(xiāng)村 又成紅色教育陣地
記者在這處微景觀內看到了一塊“借地記”的小石碑,上面刻著戶名、房屋坐落、擬借用途及借用單位等。“該處微景觀是借用村民的部分庭院。”張蓬杰說,去年村里啟動從前山自然村北入口至村黨群服務中心整條路的人居環(huán)境整治,規(guī)劃了多處微景觀。
村民張福晉的家緊鄰黨群服務中心,是村里重要的路口。為此,張蓬杰做起了張福晉一家的工作,提出借用他家的庭院墻用做微景觀。剛開始,張福晉一家難以接受,畢竟庭院的墻壁要被拆掉,平均還要退讓2米。張蓬杰等村兩委不斷上門做工作,漸漸地,張福晉一家同意支持村里修建微景觀。如今這處微景觀建成,張福晉的母親看著墻壁說:“這里是全村最美的墻壁了。”
“這條路是前山自然村的主要路段,建好了是村里的形象。”在推進人居環(huán)境整治過程中,張蓬杰拆了自家的舊廚房,將之變成一處微景觀??吹綇埮罱懿鸬糇约业呐f廚房,鄰居張火鍛、張紹降也拆掉了家里的搭蓋,兩個地塊合并成為一處微景觀。傍晚時分,村民們總喜歡來到這里,坐在石頭椅上閑聊。
不僅如此,在張坑自然村一棵百年楓樹下,原本臟亂的環(huán)境經過整治成為一處鄉(xiāng)村微景觀。而一旁成片的閩南古厝群正在整修,因為革命先輩曾經工作和生活過,也是充滿了紅色記憶。黎山村委會主任張成立表示,微景觀的建設不僅能美化鄉(xiāng)村,也是一處紅色教育陣地。“我們在微景觀內增加了紅色記憶部分,介紹村里的革命先輩,宣傳他們的事跡,以此留住紅色鄉(xiāng)愁。”
(記者 張曉明 文/圖)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第六屆“海絲”品博會將于10月30日在石獅舉行2020-11-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