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親子頻道>親子資訊
分享

每一個大人都羨慕孩子的天真無憂,好像他們每一天都很快樂似的。但其實,小孩子也會有自己的煩惱和心事。如果得不到適當的發(fā)泄,走出情緒的低谷,就會出現各種問題。今天優(yōu)兒學堂的專家就來給各位家長講一講如何帶孩子走出“情緒低谷”。

典型案例:

暉暉最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愛說話,不愿意和同學玩了,也不愿參加集體活動,總是獨來獨往。而且整個人蔫蔫的,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飯量減小,也沒什么食欲,晚上睡眠也不好,還不愿意上學。孩子是怎么回事呢?父母帶著孩子就醫(yī),被診斷為“抑郁情緒”。

心理學分析:

2014年“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心理衛(wèi)生中心一項針對成都市中小學生的調查顯示:2%的學生有抑郁焦慮情緒,23%的學生曾有過自殺的念頭,其中男生多于女生。

每個人都可能會有抑郁情緒(抑郁情緒不等于抑郁癥),如果孩子流露出不想上學,不愿外出玩耍,不與同學來往,對學校發(fā)生的事漠不關心,注意力下降,學習成績明顯下滑。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必要時帶孩子就醫(yī)或者進行專業(yè)的心理咨詢。

心理學認為,年幼時“愛的缺失”是導致孩子抑郁的重要原因。若孩子在童年到青少年成長階段,一直是處于缺少愛的狀態(tài),就會沒有“安全感”,而這很可能會成為讓其抑郁的最大誘因!“家庭親子關系不好”、“父母婚姻不和”或“童年不在父母身邊”這三種情況通常會引起孩子抑郁情緒。

嬰幼兒期待在父母身邊很重要

很多孩子因為種種原因,小的時候離開父母,被寄養(yǎng)在親戚家;或者父母在孩子身邊,但是基本如同“隱形人”,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而長大之后接受更多的是父母的管教,沒有體會到父母的愛,沒有“被看成最重要的”,安全感便很難建立起來。美國華盛頓大學醫(yī)學院兒童神經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則發(fā)現:若幼兒時期遭到母親忽視或打罵的孩子,其大腦主管情緒和記憶的海馬體的生長會緩慢,體型偏小。

父母不和會降低孩子的安全感

心理學認為,對孩子安全感影響最大的,就是父母之間的關系。幼小的孩子,還不能區(qū)分自己的行為和環(huán)境的關系,如果父母經常爭吵,彼此冷漠,孩子很容易把父母的不和歸因于自己不好、不乖,從而產生很大的不安全感和負疚感!

專家支招:

對于產生抑郁情緒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努力呢?

01.利用情緒ABC理論改變孩子的不合理認知

情緒ABC理論簡單來說就是,人的情緒和行為不是由于某一事件A(activating event)直接引起,而是由經受這一事件的人對這一事件產生的信念B(Belief),也就是認知評價引發(fā)了這樣的情緒和行為后果C(consequence)。ABC理論認為A只是 C 的間接原因,B才是引發(fā)行為c的直接的原因。

例如:兩個人一起在街上閑逛,迎面碰到他們的領導,但對方沒有與他們打招呼,徑直走過去了(事件A)。這兩個人中的一個對此是這樣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別的事情,沒有注意到我們。即使是看到我們而沒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B1)。而另一個人卻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頂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麻煩了”(B2)。兩種想法就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情(C1,C2)。

基于情緒ABC理論原則,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讓孩子逐漸明白認知對情緒調整的重要性,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不合理的看法。

02.在日記中把自己的煩惱和不快發(fā)泄出來

可以通過寫日記,把自己的煩惱和不快發(fā)泄出來。并把自己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遭受到壓力的原因寫出來,然后就每個壓力想出三個不同的點子來對付它(多與朋友和可依賴的人商量)。

03.參加必要的體育鍛煉

參加必要的體育鍛煉,因為體育鍛煉可以使情緒發(fā)生變化,可以促使孩子的身心更健康,活動后給人一種輕松的感覺,有利于克服抑郁情緒帶來的孤獨感。

04.鼓勵孩子轉移情緒壓力

鼓勵孩子結交好朋友,跟朋友聊天傾訴,轉移自我情緒壓力。

05.家長改變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

家長改變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平等的溝通才會讓孩子愿意向父母吐露心聲,多關心孩子的生活交友情況,重視孩子的心理感受,而并非只是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

責任編輯:趙睿

相關閱讀
最新親子資訊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盛世蓮開】習言道|澳門是偉大祖國的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