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天幕上宇宙浩瀚,3位笛手衣袂飄飄,奏響人類最早的樂器——8000年前的骨笛,笛聲悠揚……
2月6日至23日,上海民族樂團展開歐洲巡演,在倫敦、巴黎、布魯塞爾、柏林等8座城市上演音樂會版《海上生民樂》。8000年的骨笛與3000年的古琴,向世界奏響中華文化的最美音符。
“中國民樂是幾千年流淌在中國人血脈中的音樂語言,蘊含著我們祖先的生活智慧甚至哲學思考。”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羅小慈感慨,民樂正在迎來最好的時代。
誕生于1952年的上海民族樂團,是全國最早成立的大型民族樂團之一?!逗I仙駱贰烦錆M創(chuàng)意和朝氣:在畫卷般鋪陳開來的舞臺上,二胡與大提琴對話《梁?!?,京胡與鼓奏響《別姬》,優(yōu)雅、開放而融合。
“中國民樂幾千年來一直是在不斷吸收包容中發(fā)展的,一大半樂器都是外來的。二胡從波斯傳來,嗩吶從西域傳來。從骨子里就特別包容的民樂發(fā)展到當代社會,更要認清這一點,堅持這一點。”嗩吶演奏家、樂團策劃創(chuàng)作部主管胡晨韻說。
自推出《海上生民樂》以來,上海民族樂團堅持圍繞“民族音樂、當代氣質、國際表達”的創(chuàng)作理念,連續(xù)推出《上海計劃·冬日彩虹》《梔子花開了》以及詩書畫系列音樂會《空山》《月影》等創(chuàng)新佳作,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愛。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上海民族樂團帶來的《梔子花開了》每每謝幕,學生們總遲遲不愿離去,排著隊等“二胡姐姐”和“笛子哥哥”簽名。“年輕人并不是不喜歡民樂,只是需要一個機會讓我們去接近它。”研究生江菲菲感慨。
2017年11月,由德國作曲家克里斯蒂安·佑斯特創(chuàng)作的民族音樂會《上海奧德賽·外灘故事》在上海首演,別致的創(chuàng)新融合,讓觀眾感受到民樂的全新魅力。
克里斯蒂安與民樂的交集,緣自一年前《海上生民樂》作為第十八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開幕演出亮相??死锼沟侔部戳苏麍鲅莩?,隨后,凡有民樂演奏必去,每聽一場,心中就多一分創(chuàng)作沖動,“中國民樂竟有這樣系統(tǒng)完整的樂隊,呈現(xiàn)的樂曲色彩竟能如此豐富。”
于是,有了上海民族樂團歷史上第一次由外國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整臺音樂會。從《海上生民樂》到《上海奧德賽·外灘故事》,上海民族樂團正努力用深入每個中國人基因中的音樂“母語”、糅合西方的音樂技術,講述中國故事,向世界展開東方文化的國際表達。
此次歐洲巡演前,《海上生民樂》已于2017年6月在希臘比雷埃夫斯市成功上演。“這些年來,我們內心深處對自己的文化更自信、更自豪,民樂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胡晨韻說,“我們一直在國外演出,深切感受到,中國的聲音特別‘來電’!”
責任編輯:趙睿
- 上海之春音樂節(jié)“錦繡中華”演繹別樣“西北風情”2018-05-07
- 文化自信為兩岸共圓“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支撐2017-12-05
- 海外華文熱持續(xù)升溫 華文教師盼語言與中華文化融合2017-08-14
- 張亞中:看到盧溝曉月的哀愁了嗎?2017-07-07
- 國臺辦: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根和魂2017-05-10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內蒙古新增88項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2018-06-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