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據(jù)《苗族古歌》記載,大約在唐末宋初,苗族首次遷徙至劍河縣境內(nèi),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錫繡服飾是劍河縣境內(nèi)最為獨特的一種苗繡,已流傳五六百年。其特征是使用金屬“錫”來完成一件刺繡品,這在世界工藝美術(shù)史上可謂絕無僅有。
2006年,劍河縣苗族錫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后聲名鵲起。11月10日,記者走進劍河縣,與苗族錫繡省級傳承人龍女三九面對面,聽她講述這項“指尖上的絕技”。
苗族錫繡省級傳承人龍女三九
我叫龍女三九,是劍河縣南寨鎮(zhèn)展留村人。在古樹環(huán)抱的村落里,世世代代流傳著錫繡技藝。自我六七歲時,就開始跟母親和寨子里的老人們學(xué)習(xí)錫繡、紡織、古歌等。
八歲時我開始正式學(xué)鉤錫、上錫,那時我還不會剪錫,是媽媽幫我剪好后我來上。我用剪好的錫條去鉤花,然后包在繡線上、壓好。等學(xué)上錫時,我才曉得圖案里面的路數(shù)。
錫繡只需四種顏色的繡線和錫條,看似簡單的圖案,工序卻十分復(fù)雜。
老一輩流傳下來的錫繡圖案,龍女三九保存得很好。在她看來,這是錫繡的精髓所在。
正宗的錫繡是不能在布上繪圖的,圖案的樣式由布眼大小決定,加上每個繡花人的一雙巧手和慧眼,繡出來的每塊錫繡都是獨一無二的。但不管怎么變,我們的繡法都要遵循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圖案,一針一線都要按照布眼來,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則圖案的韻味就沒了。
我們的服飾很素雅,頭帕、上衣、百褶裙和綁腿都是用藍(lán)靛染布做的,顏色古舊暗沉。市場上賣的布太粗,要想做好錫繡服飾,必須得自己織布,一塊成品布,至少需要十道工序。
錫繡被譽為“低調(diào)的華麗”
錫繡是我們服飾的亮點,細(xì)密的錫條一點點固定在繡紋上,形成簡潔工整、抽象而亮麗的立體圖案。所以,我們也叫“錫繡苗”。錫繡一般裝點在褂子的后擺,以及百褶裙的前擺,整套服飾好看得很,像古畫一樣。跟那些艷色的苗裝不同,我們的錫繡服飾顯得低調(diào)得多,但是做工的精致是值得細(xì)細(xì)品味的。
寨子里逢年過節(jié)踩蘆笙,大家都會穿上錫繡盛裝。這個時候都是看衣不看人,大家會比較各自的錫繡做得怎么樣,姑娘的錫繡服飾好看,大家就知道這姑娘的母親能干。有些會錫繡但是沒有姑娘的人家,羨慕得很啊,沒有姑娘穿錫繡服,自己的手藝都沒法展示出來。
龍女三九自2006年起,獲獎無數(shù)。她說,因為錫繡,自己走出國門去到法國??粗a繡走向世界,自己的高興難以言喻。
雖然二十多年前我隨夫遷到縣城,但手上的錫繡技藝從沒間斷過,針線一上手,常常一繡就是一整天,但我不覺得累、也不覺得枯燥,心里眼里全是錫繡,針扎到手了也不覺得苦,就巴不得這一天時間長一點,再長一點。
錫繡是個技術(shù)活,但也是個耐力活。寨子里跟我一起長大的12個伙伴里,只有我一個人堅持繡到現(xiàn)在了。繡花開不得半點玩笑,要踏實用心才能繡好。
為更好接待慕名而來了解學(xué)習(xí)錫繡的人,龍女三九開了這間工作室,并接下不少訂單,與家鄉(xiāng)繡娘一起做錫繡。
現(xiàn)在錫繡越來越少,別人不做,但我要做,我們家中五代人全部做錫繡?,F(xiàn)在女兒跟著我學(xué)錫繡,平時也有很多人到我工作室來學(xué),或是邀請我出去給繡娘培訓(xùn),我打心眼里覺得高興。
我常常想,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寶貝,如果以后沒了那就太可惜嘍。我沒讀過書,沒啥文化,但是我覺得自己有義務(wù)把手藝教給后人,讓更多人知道錫繡,喜歡錫繡,學(xué)習(xí)錫繡!
口述/龍女三九
整理/圖 當(dāng)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王琳
責(zé)任編輯:趙睿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模式再造 瓷藝升級——透視德化陶瓷文化產(chǎn)業(yè)2018-02-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