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資訊頻道
分享

10月29至30日,中國營養(yǎng)學會全國第二屆益生菌益生元科學大會暨分會成立大會在浙江寧波召開,本次的會議的主題為“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促進”。會議由中國營養(yǎng)學會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分會主辦,浙江省營養(yǎng)學會、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寧波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寧波市營養(yǎng)學會協辦。來自政府、學術團體、研究機構、高校及企業(yè)的400多位嘉賓參與此次會議,就益生菌的前沿研究、健康影響、管理規(guī)范、應用領域話題展開交流和探討。

中國營養(yǎng)學會理事長楊月欣在大會中做了《膳食營養(yǎng)素與益生菌的淵源》的報告,從營養(yǎng)科學的理論核心、腸道菌群與人類共生共存、腸道菌群隨著飲食結構的關系等方面,對膳食營養(yǎng)素與益生菌的淵源進行了回顧總結,同時呼吁科研機構能夠與主管部門、企業(yè)、媒體等共同努力,促進益生菌益生元的研究投入,推動健康產業(yè)發(fā)展。

針對日前媒體對益生菌益生元的不良炒作,與會的專家們分別給出了自己的觀點。新加坡微生物學會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元昆教授強調,益生菌益生元的效用是有科學基礎的,有著充分科學實驗、臨床試驗論證支撐,這是學術界的共識。東南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系主任、中國營養(yǎng)學會常務理事孫桂菊教授介紹,“人體腸道中存在有三類細菌,它們分別是共生菌、條件致病菌和致病菌,補充益生菌相當于增強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共生菌的數量和功能,當腸道中益生菌達到一定數量時,其他的致病菌空間就會被‘擠壓’,從而達到維護和改善健康的目的。”因此,益生菌的存在對人體免疫力的提高,便秘、腸道疾病、二型糖尿病、肥胖等有一定積極影響。

中國營養(yǎng)學會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分會主任委員、“其實對于益生菌的研究已經持續(xù)了幾十年,經過這么些年的研究,學術界對于益生菌的功效幾乎達成了一致,并且有充分的臨床試驗論證支撐”,軍事科學院軍事醫(yī)學研究院研究員楊瑞馥說,當前獲批上市的益生菌產品安全性有保障,但由于個體差異,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要注意找到適合自己的菌株。軍事科學院軍事醫(yī)學研究院研究員楊瑞馥說,當前獲批上市的益生菌產品安全性有保障,但由于個體差異,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要注意找到適合自己的菌株。安利大中華研究開發(fā)、技術法規(guī)及質量管理副總裁陳佳同樣建議,消費者在挑選益生菌產品時,一是要注意產品標示的益生菌菌株是否經過臨床驗證,臨床是金標準;二是看整體菌群數,只有攝入人體后仍存活的菌群,才是有效的菌群;此外,則是針對自身需求來補充相應的益生菌。陳佳同時呼吁學術界、行業(yè)協會、媒體與企業(yè)應該緊密聯系,建立機制,向公眾傳遞科學、正確的健康觀念。

近年來,益生菌市場規(guī)模日漸擴大,根據歐睿數據調查顯示,2017年全球益生菌產品市場規(guī)模約360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規(guī)模約455億元,預計2022年將增長至896億元。在市場迅速發(fā)展的同時,公眾對益生菌的認知尚存在諸多誤區(qū)。為了向大眾科普腸道健康和益生菌知識,大會期間開設“益生菌科普沙龍”直播環(huán)節(jié),邀請專家就消費者所關注的益生菌問題答疑解惑。

孫桂菊教授在“益生菌科普沙龍”中指出,人體最初通過順產分娩和母乳喂養(yǎng),就會從母親那里獲得腸道菌群,但隨著飲食、藥物、環(huán)境、壓力等外界因素影響,體內有益菌會隨年齡增長逐漸失衡。對兒童來說,菌群失衡會導致孩子便秘腹瀉、營養(yǎng)不良、體質差、過敏、濕疹,女性菌群失衡還會誘發(fā)婦科炎癥,甚至影響生育。因此,適當補充益生菌是必要的。

作為國際營養(yǎng)保健食品領導品牌,安利紐崔萊一直致力益生菌基礎科研與產品升級,安利(中國)產品培訓總監(jiān)張旭介紹,安利紐崔萊已于10月份上市3款益生菌產品,這3款產品配方經過多項臨床研究驗證,上千受試人數,確保18個月有效期內每條包的活菌數量達100億,同時更具針對性、個性化,適用于整個家庭,特別是滿足女性、兒童與老人對益生菌需求。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資訊頻道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年終盤點:過去這一年中國為全球經濟增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