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教育頻道>教育資訊
分享

校園安全無小事,校園的安全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話題。比如普及自我保護等安全知識,設立校園欺凌等懲罰和防御機制……各國都相繼建立完善了相關法律體系和防范制度,以保障校園和學生的安全。本期國際教育將介紹法國和美國的做法,希望能對我國校園安全建設提供有益啟示。

美國:完備安全制度 財政保障建設

長期以來,美國非常重視校園安全問題,每年5月25日是美國兒童安全教育推廣日,學校、社區(qū)、公益組織各界都會參與到安全教育的推廣中。各州有關校園安全的立法差異較大,比如加州早在1983年就啟動了學校安全立法程序,1997年通過了具有標志性的文件《學校安全綜合規(guī)劃法案》。根據美國憲法,聯邦雖然不能夠強制各州提供強制性法案,但各屆政府仍通過各類政策和相關倡議支持各州保障校園安全,并將校園安全納入學區(qū)督導的工作內容。

1994年美國通過的《2000年教育目標》中就有單獨一項有關“安全校園”(Safe Schools),亦被稱為《校園安全法》(Safe Schools Act of 1994)。該法旨在促進全美范圍內營造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保障每所學校不受暴力、毒品等威脅。奧巴馬政府也相當重視校園安全問題,2009年7月,美國聯邦教育部投入3280萬美元用于資助18個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qū)實施“安全校園,健康學生”的倡議(Safe Schools/Healthy Students Initiative)。倡議包含:安全校園需關注安全預防暴力及安全環(huán)境建設;預防酒精、煙草和其他毒品;學生行為、社交及情感支持;心理健康服務;幼兒社會和情感學習計劃。2012美國還出臺了K-12階段有關性與健康教育的核心素養(yǎng),從青春期發(fā)展、健康、個人安全等幾個方面規(guī)定了各州開展相關教育的最低標準。

財政保障也是建設安全校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奧巴馬2015年財年為例,聯邦政府投入5000萬美元用于學校環(huán)境轉型,減少校園霸凌;4500萬美元用于建設校園心理健康;2500萬美元用于特殊學區(qū)控制校園暴力;500萬美元用于校園建立對抗自然災害建立危機應對機制。

總之,各級政府在政策和相關配套措施上的配合是美國實施安全校園計劃的重要基礎。

法國:幼兒教師至少須具備碩士文憑

法國的學前教育入學率一直居世界前列,全社會高度重視對于兒童的保護和教育。公立學前教育機構在法國占比約87.8%,按照免費、世俗的原則向2-6歲兒童開放。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保障教育質量的關鍵,法國幼兒教師與小學教師資格標準等同,從業(yè)人員至少須具備碩士文憑,并通過資格考試。

法國政府重視校園安全工作,特別是為了避免校園欺凌、校園內外不穩(wěn)定因素增加或教師失責等情況發(fā)生。法國《教育法》第L911-4條規(guī)定,當公立學校以及與政府簽訂過合同的私立學校出現意外情況,而其原因是教師或學校造成,且受害者或其監(jiān)護人可以舉證的情況下,國家要對事件承擔責任。如果是教師犯了錯,案件要提交給民事法庭;如果是學校組織失誤,則案件將交由行政法院處理。

除立法手段外,法國教育部還會通過通告或指導手冊等方式引導學生家長、學校校長、警務人員等人的行為。今年9月15日,教育部發(fā)布的指導手冊內容包含每年組織三次安全演練,上小學安全責任分工等內容。教育部還要求家長配合學校安全工作,比如幼兒園上小學兒童必須由法定監(jiān)護人或由其他委托人(監(jiān)護人需要將委托人姓名等以書面的形式遞交給園長)接走,除非兒童被監(jiān)護人委托給兒童所在園內托管機構、學校餐廳或交通部門負責;接送兒童時不能在校門停留時間過長;配合學校的安全演練等。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盛世蓮開】習言道|澳門是偉大祖國的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