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社會新聞
分享

廣州警方曝光病例接觸畫面 最短接觸14秒就感染?

認證為廣東省司法廳的微信公眾號@廣東普法 今天(23日)發(fā)布文章,公布了幾例病例接觸的畫面。

據介紹,6月21日,廣州警方表示已完成廣州疫情中前四代重點病例接觸過程的追溯工作。

視頻顯示,5月19日,第一代病例郭某與第二代病例宋某,先后進入一間樓衛(wèi)生間,兩人在衛(wèi)生間共同停留約90秒。

宋某的活動軌跡中,在5月21日與黃某在荔灣區(qū)鵝公村飯店接觸,視頻顯示黃某站在宋某身邊,兩人對話約1分40秒,黃某離開。

廣州疫情前四代重點病例接觸畫面曝光讓人警惕 最短接觸14秒就被感染

廣州疫情前四代重點病例接觸畫面曝光讓人警惕 最短接觸14秒就被感染

5月31日,黃某被確認感染新冠肺炎,為第三代感染者。排查中發(fā)現(xiàn)第四代病例魯某25日與黃某同時段在鵝公村用餐,兩人分別進入鵝公村一衛(wèi)生間,相隔時長約14秒,雙方均稱無肢體接觸。視頻顯示,黃某走出衛(wèi)生間時未戴口罩,走出廁所數(shù)米后才拿出口罩戴上。

廣州疫情前四代重點病例接觸畫面曝光讓人警惕 最短接觸14秒就被感染

廣州疫情前四代重點病例接觸畫面曝光讓人警惕 最短接觸14秒就被感染

廣州疫情前四代重點病例接觸畫面曝光讓人警惕 最短接觸14秒就被感染

警方表示,在同一空間14秒被感染,是本輪疫情接觸時長最短的案例。

廣州疫情前四代重點病例接觸畫面曝光讓人警惕 最短接觸14秒就被感染

世衛(wèi)專家:“德爾塔”毒株已傳至92國新華社消息,世界衛(wèi)生組織專家21日在日內瓦總部表示,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德爾塔目前已擴散至92個國家。雖然其傳播性更強且人體在接種新冠疫苗后針對德爾塔毒株產生的中和抗體滴度有所降低,但疫苗對預防重癥和減少死亡仍然有效。

世衛(wèi)組織衛(wèi)生緊急項目技術負責人瑪麗亞·范凱爾克霍弗在當天的記者會上表示,截至目前已有92個國家和地區(qū)檢測到德爾塔毒株傳播。德爾塔毒株是目前已被世衛(wèi)組織標記為“需要關注”的新冠變異病毒之一,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被發(fā)現(xiàn)。

范凱爾克霍弗表示,最早在英國被發(fā)現(xiàn)的新冠變異毒株阿爾法已在世界各地迅速傳播,德爾塔毒株比阿爾法毒株更易傳播。目前許多國家已開始放松公共衛(wèi)生和社交隔離措施,如過早或過快放松,鑒于當前民眾仍未全面接種新冠疫苗,德爾塔毒株將會迅速傳播。

范凱爾克霍弗指出,蘇格蘭的一項最新研究提出,德爾塔毒株有可能增加患者入院治療的風險。但這只是在單一國家開展的一項初步研究,結論還需進一步驗證。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德爾塔毒株會導致新冠致死率上升。

雖然最近發(fā)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針對德爾塔毒株,人體接種新冠疫苗后產生的中和抗體滴度有所降低,但范凱爾克霍弗強調,疫苗對預防重癥和減少死亡仍然有效。此外,她呼吁公眾在確保接種兩劑疫苗的同時,仍須采取防護措施。

范凱爾克霍弗警告稱,雖然疫苗針對目前的病毒仍有效,但將來病毒有可能出現(xiàn)一系列突變從而導致疫苗實際上失去效力,這正是我們需要確保預防的情況。為此,應盡量避免和減少病毒傳播,因為病毒傳播得越廣,變異機會就越大。

德爾塔變異毒株可能存在免疫逃逸

目前,德爾塔變異毒株已傳至全球92個國家和地區(qū),我國也與其發(fā)生正面交鋒。專家介紹,“德爾塔”呈現(xiàn)3個特點:①傳播力比以往毒株提高了1倍;②病毒載量高;③可能存在免疫逃逸,但疫苗仍有保護作用。從廣州防控經驗看,我國疫苗對德爾塔變異毒株仍有效。

綜合央視新聞、廣東普法、新華網

本文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端焰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兩新”政策顯成效 彰顯高質量發(fā)展新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