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社會新聞
分享

董明珠押上全部身家投珠海銀隆 還拉上王健林劉強東等富豪

本報記者 賈 麗

董小姐又一次成功地登上了各大媒體的頭條,不過,這次她拉上了“首富”王健林、京東掌門人劉強東。

12月15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中國制造高峰論壇上,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宣布將以個人出資的方式,投資珠海銀隆,連同萬達集團、中集集團、北京燕趙匯金國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共計增資30億元,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面對媒體關于投資額的提問,王首富繼“小目標”后又出金句,“不大不大不大,五個億啊,不大。”

談及為何偏偏看中珠海銀隆,董明珠近日表示:“我投資了銀隆,不是因為格力收購不成功,我就妥協了。而是因為我看好了這個技術,我用特斯拉三年不到就換電池了。我今天在這里代表銀隆說一句話,你用了銀隆車,十年保證你不換。”

不過,有業(yè)內人士認為,董明珠等人投資珠海銀隆,并非僅僅看中產業(yè)前景那么簡單,珠海銀隆的上市也漸行漸近。

董明珠押上全部身家

雖然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失敗,但董小姐還是沒有放棄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進入,努力推動“造車夢”的實現。

近日,中集集團下屬企業(yè)、大連萬達集團、董明珠個人、北京燕趙匯金國際投資公司、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yè)和個人與珠海銀隆簽署增資協議,共同增資30億,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

對于為何選中珠海銀隆,王健林笑稱,投資珠海銀隆,是基于對董明珠的信任。據萬達內部人士透露,集團發(fā)文要求內部所有小家電,全部選用“格力造”。

不過王健林表示,入股珠海銀隆,也不完全出于“友情”。“我自己判斷他是有前途的。”而這也是萬達接近三十年來第一單制造業(yè)投資。

同時,有知情人士透露,董明珠個人投資額為10億元。董明珠也表示,此次對珠海銀隆的投資,是押上了全部資產。而王健林則投資額則在5億元,首富表示這個金額不大不小。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為董小姐助陣的另一公司為江蘇京東邦能,持股45%的劉強東為實際控制人。

為何董小姐對銀隆如此情有獨鐘,眾大咖也不惜以真金白銀前來捧場?

業(yè)內人士表示,珠海銀隆掌握鈦酸鋰電池核心技術,在固定線路型新能源汽車領域和儲能應用具備顯著的比較優(yōu)勢,該公司鈦酸鋰電池具有高安全性、長壽命、可大倍率快速充放電、工作溫度范圍較寬等技術特性,可精準匹配新能源汽車在固定線路領域的應用需求。

中集集團方面表示,中集與珠海銀隆將在新能源卡車、新能源機場擺渡車、新能源客車、乘用車設計、停車場充電樁等領域展開合作。業(yè)內人士認為:“與中集集團在業(yè)務上和珠海銀隆進行對接不同的是,董明珠將為珠海銀隆提供資金和人脈上的支持。而后也不排除格力還會與珠海銀隆有業(yè)務上的合作。”

此前,董明珠基于對新能源汽車的看好,曾試圖推動格力與珠海銀隆的聯姻,但卻遭遇阻礙。董明珠表示,之前跟銀隆的合作遭到了否決,確實有一點令人遺憾。

銀隆有意上市

實際上,董明珠、王健林等人對珠海銀隆的投資,也并非僅是“看中新能源汽車的明天”那么簡單。

有業(yè)內人士透露,珠海銀隆此前就有意上市,并和三友化工簽署過相關協議,但最終擱淺。 而記者向珠海銀隆方面求證上市計劃時,其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確實一直有融資打算,此前公司也曾透露過上市計劃。”

珠海銀隆的董事長和創(chuàng)始人魏銀倉并未掩飾銀隆的“野心”,他表示:“銀隆新能源利用的不是時下主流的電池技術,但2015年銷售額達到了45億元,預計2016年將達到100億元,2017年目標是300億元,銀隆沒有靠其他企業(yè)補貼生存,但是享受國家補貼紅利。”

實際上,珠海銀隆新能源目前已獲兩輪融資。2015年5月份,銀隆完成首輪融資,投資方為中信證券等10家股東;2016年2月份,銀隆完成第二輪融資,獲得的融資額達數十億元,此時銀隆整體估值超50億元。目前銀隆正在快速擴充之中,興建生產基地。截至2016年年底,珠海銀隆新能源營收規(guī)模已超100億元,凈利潤超10億元。

責任編輯:肖舒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大選臨近 美國已有超3000萬選民提前投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