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銀行公布學生隱私欠妥:無奈之舉 實為無賴之措

日前,江西萍鄉(xiāng)農商銀行發(fā)布的一則催款通知惹來爭議。為催逾期未還助學貸款,這則通知公布了141名大學畢業(yè)生的姓名、學校、逾期金額、住址等,逾期金額最低3.47元,最多11890.96元。

據悉,該催收名單發(fā)布后,不少人還了錢。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作為大學生,既然與銀行方面簽訂了助學貸款,就得恪守信用,如期如數(shù)履行合同約定。催款通知所提醒的信用懲戒,包括影響個人信貸,無法坐高鐵、飛機等,并非沒有依據。

也有一些人認為,銀行財大氣粗,哪有必要跟幾個窮學生大動干戈。

的確,這些學生所欠的助學貸款并不多,最少的幾塊錢,一般的也就千把塊。

問題是,無論欠款多少,只要賴著不還,承擔法律責任,就屬應有之義。

但平心而論,這則催款通知的“真正威力”,恐怕還不在“警示”承擔違約責任、信用懲戒等法律責任上——該通知還附帶了一份名單,包括了姓名、高校、逾期金額和住址等學生信息。

對于一些欠債不還的大學生,這些信息的公布意味著,“老賴”的身份或將家喻戶曉,為此也得把欠款趕快還上。

然而,這樣的信息公開,也有侵犯公民個人隱私之嫌。盡管通知中并沒有公布身份證件號等核心信息,但有的家庭住址信息之詳細,已能精準定位當事人。比如,有些被公開的學生家庭住址,有的到了村組,甚至“具體到幾單元室”。這些都是涉及個人隱私與安全的重要信息。

在我看來,公布公民個人信息的手段,是一柄雙刃劍,即便是為正當目的,也須謹慎使用,不能擴大公開范圍,進而侵犯公民隱私等法定權益。

否則,債權人也應根據《侵權責任法》等,就侵犯公民合法權利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銀行公布學生隱私欠妥:無奈之舉 實為無賴之措

對于一個法治社會,公民履行合同的自覺性,來自于契約精神。

如果在這個方面“先天不足”,出現(xiàn)欠債不還變“老賴”等現(xiàn)象時,承擔違約責任、信用懲戒等法律后果,就應成為公民誠實守信的強大保證。

回到這起催款風波上,有關銀行有必要檢視通知內容的合法性,即便是維護其正當權益,也應避免采取違法的方式,進而付出高昂的維權成本。

而有關欠款不還的學生,也應檢討契約精神和誠信意識,及時補交助學貸款,上好這走向社會的重要一課。

銀行公布學生隱私:些許無奈,實乃無賴

近日,江西萍鄉(xiāng)農商銀行的一篇題為《大學生助學貸款逾期,后果可能很嚴重》的微信文章,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

對于該銀行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大張旗鼓地公布貸款學生的姓名、逾期金額、地址、學校等涉及個人核心隱私的信息,網友參與討論的熱情瞬間被激發(fā),上演了一場激烈的“辯論會”。

正方辯友普遍認為: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銀行的這一做法無可厚非。

反方辯友立馬不答應:再怎么天經地義,也不能這么赤裸裸地侵犯個人隱私,銀行的做法令人氣憤。

筆者倒是不想盲目地選擇“站隊”,只是就這個事情嘮叨幾句,討論一下銀行的這一做法到底是“無奈之舉”,還是“無賴之措”?

農商銀行,前身為農村信用合作社,網點遍布城鄉(xiāng),是農村人最熟悉的銀行。一般而言,助學貸款發(fā)生地為貧困學生所在地,也就是說,銀行想聯(lián)系到貧困生及其家庭,是沒有多少技術壁壘,只需要當鄉(xiāng)鎮(zhèn)營業(yè)點或者派出所一查詢,分分鐘就能獲取。

銀行公布學生隱私欠妥:無奈之舉 實為無賴之措

那么,既然農商行有這么多渠道可以查詢到欠款的學生或家長的信息,為什么依然要冒著侵犯個人隱私的風險來“討債”呢?

說白了,還是懶政思維在作祟,只需動動手指,發(fā)一條微信文章,就能讓逾期不還助學貸款的學生嘗到猶如“老賴”般苦楚,遠比通過各方打探才能通知到欠款學生或家長,來得更直接、更方便,震懾效果更佳。

再者,即使選擇公示欠款學生個人信息來催收,完全可以做得更文雅一點,只公布其姓名、逾期金額,也能夠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又何須做得如此決絕呢?

不如期歸還助學貸款固然不好,但作為具有國資委背景的農商行“以惡懲惡”的做法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就助學貸款逾期這件事兒來講,貸款學生和銀行間都是“無奈”與“無賴”的結合體。學生的“無奈”:對助學貸款政策了解不透徹或者沒有及時通過國家助學貸款系統(tǒng)更新個人聯(lián)系方式;銀行的“無奈”:不良貸款太多,不僅對銀行收益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更影響其參與助學貸款的積極性。

銀行公布學生隱私欠妥:無奈之舉 實為無賴之措

學生的“無賴”在于沒有及時還貸,而銀行的“無賴”在于沒有窮盡一切方法聯(lián)系學生及家長,在告知義務沒有履行到位的情況下,一股腦將貸款逾期學生的個人信息公之于眾,以報復心態(tài)催收貸款。

目前,萍鄉(xiāng)農商行已經將其微信文章刪除,其造成的影響卻并不會隨著文章的刪除而消失,對這141名助學貸款逾期未還學生造成的不良影響定將持續(xù)。

綜上所述,銀行的“惡”似乎更重,其“無賴”成分大大高于“無奈”。筆者倒是覺得,萍鄉(xiāng)農商行的這個做法,倒是給其他銀行上了一堂“保護個人隱私”的實操課。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兩新”政策顯成效 彰顯高質量發(fā)展新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