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廈門新聞
分享

廈門海滄舉辦保生大帝圣駕巡安文化節(jié) 閩南傳統(tǒng)民俗文化放異彩

國家級非遺項目“蜈蚣閣” 陳滄山 攝

東南網5月17日訊(本網記者 盧超穎)一根長4.2米的鋼釬,穿腮而過不留血跡,平衡撐起鋼釬兩個多小時;光著腳丫從燒得滾燙的炭堆上踩過,或者一腳踢開,竟不被燙傷……16日,如此扣人心弦的民俗特技表演在廈門海滄逐一亮相,引來無數驚嘆與喝彩。  

當天,重修開放的海滄滄江三都瑞青宮恢復舉辦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大型繞境巡安文化節(jié),來自海峽兩岸閩南文化專家、民俗藝陣、海滄鄉(xiāng)賢、海內外信眾等齊聚一堂,共襄盛典,共祭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是北宋名醫(yī)吳真人,他醫(yī)術精湛、慈懷濟世,深受愛戴。福建是保生大帝信仰的發(fā)源地,保生大帝在臺灣分靈廟多達數百座,有信眾數百萬人。

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間的滄江三都瑞青宮,供奉著廈門唯一一尊黑臉保生大帝。清朝時,不少當地民眾漂洋過海到臺灣,隨之請去了瑞青宮保生大帝的香火,令瑞青宮成為不少臺灣保生大帝宮廟的祖廟。

廈門海滄舉辦保生大帝圣駕巡安文化節(jié) 閩南傳統(tǒng)民俗文化放異彩

“火鼎公婆”表演  陳滄山 攝

今年的巡安文化節(jié)吸引了來自海峽兩岸的26個表演方陣、上千名信眾參與,蜈蚣閣、竹竿舞、踢火、火鼎公婆等傳統(tǒng)非遺表演上演了一場“大比拼”,讓整個海滄街道熱鬧非凡。

國家級非遺項目“蜈蚣閣”被觀眾認為最別具特色。據悉,“蜈蚣閣”最長曾達到120節(jié)、全長376米,經認證是世界上最長的“蜈蚣閣”。而迎神時的“踏火”也極具觀賞性,人們抬著保生大帝神像踩上滾燙的炭堆并踢開炭火來回跑,腳底竟然無恙。

此外,作為瑞青宮特有的(乩童)鋼釬穿腮民俗特技表演一亮相,現場驚叫聲此起彼伏。這個自古流傳下來的民俗一年才表演一次。據說,古時鋼釬最長一丈二(不到4米),而最近幾年瑞青宮都增加難度系數,將鋼釬延長到4.2米。不僅如此,表演者平衡撐起鋼釬,并隨著繞境香隊站立兩個多小時而不覺累,不禁讓人嘖嘖稱奇。 

“參加這個活動,看到很多閩臺共有的民俗表演,感覺特別親切,就像回家一樣。”在廈門臺胞管銓說,雖然在臺灣看過很多類似表演,但在大陸觀看原汁原味的又是另外一種感受,尤其是離家有段時間后,更覺得倍解鄉(xiāng)愁。

廈門海滄舉辦保生大帝圣駕巡安文化節(jié) 閩南傳統(tǒng)民俗文化放異彩

現場民俗表演  陳滄山 攝

據海滄區(qū)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瑞青宮管委會董事長林合安介紹,在瑞青宮內還留有一篇出自清代著名文人呂世宜之手的石刻碑記。祖籍金門、生長于廈門的呂世宜,曾在臺灣板橋林家任教二十年,被譽為臺灣金石學宗師和“圖書館之父”。這篇碑記是他遺文中唯一一篇涉及保生慈濟文化的碑記。

“瑞青宮歷史悠久,傳承文化的同時還聯系著兩岸民眾的情感。”廈門市非遺保護中心專家組組長陳耕表示,閩臺文化同根同源,兩岸的民間交流有利于民眾溝通感情、傳承文化。對于臺胞以及海外游子來說,每年的巡安文化節(jié)就是一種鄉(xiāng)愁,召喚著他們回來尋根問祖、傳承文化。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盛世蓮開】習言道|澳門是偉大祖國的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