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福州市完成20宗建設用地項目表土剝離

回填的優(yōu)質土壤讓農民可以種植經濟效益更高的農作物。

海峽網9月2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阮冠達/文 鄒家驊/攝)本月,已近秋收時節(jié)。漫步在長樂文嶺鎮(zhèn),金黃的稻田、綠油油的蔬菜隨處可見。在一片片田野中,兩塊相鄰的農田格外顯眼:薄薄的田壟兩側,一側是常見的土黃色田野,另一側卻鋪滿了肥沃的黑土壤,綠油油的新苗在黑土間探出了頭,顯得生機勃勃。

“這兩片土地,就是接受了表土剝離改良與沒有接受改良的區(qū)別。”項目現(xiàn)場負責人周平介紹,今年以來,表土剝離試點已正式在長樂文嶺鎮(zhèn)一帶全面鋪開,原先觀望的農戶們紛紛上門,希望加入試點,一片片荒地“改頭換面”,變成了肥沃的農田。

表土能搬家

良田異地再重生

“產量提高了將近一半,耕種作業(yè)更方便,莊稼的選擇也更多樣了。”望著田間綠油油的青菜和大蒜,山邊劉村的劉國艇笑得合不攏嘴。一年前,這片20余畝的田地還屬于八等旱地,土壤貧瘠,只能種些地瓜、花生乃至拋荒。而到了今年,田間已是一片豐收景象。

一塊旱地怎么就變成了良田?在不遠的一處堆場,記者見到了讓這片荒地“改頭換面”的“法寶”:數(shù)萬立方米的泥土在空地上堆成的幾座小山。不同于普通的砂土,這些泥土全都是寶貴的耕作層土壤。

“這些土全部來自天津大學分校區(qū)項目用地。”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記者看到,在這些表土的“老家”,原先的田地已經被挖出了一個巨大的坑,與周圍的平地相比下降了近50厘米。

“自然形成1厘米的土壤需要200年,而1厘米厚的耕作層土壤更是需要200年至400年的形成時間。經歷長期自然演化與耕作培肥而形成的優(yōu)質表土,是一片耕地的精華。”上述負責人介紹,天津大學分校區(qū)的配套路網建設,占用了3000余畝耕地。按照傳統(tǒng)做法,這些肥沃的土壤要么被埋在水泥地之下,要么就近成為建筑材料,極為浪費。而通過表土剝離再利用,這些肥沃的土壤將得以在另一片田地獲得重生。

給表土搬家,需要的步驟可不少。“首先要針對涉及的耕地進行調查,檢測土壤質量、元素含量等,如果有符合標準的田地,我們就會用挖掘機取走表層數(shù)十厘米的土壤,運往堆場暫時存放或直接送去‘新家’。”上述負責人介紹。

文嶺鎮(zhèn)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施表土再利用以來,各處試點農田的產量有了明顯的增加,種植結構也更加豐富,“剛開始的時候,不少村民還抱著懷疑、觀望的態(tài)度,一年之后,不少人都坐不住了,主動上門想要改良田地”。

占優(yōu)亦補優(yōu)

耕地質量不打折

表土剝離工作的靈感,來源于占補平衡的思路。作為耕地保護的重要方式,各地長期以來始終堅持占一補一的原則,占用多少耕地,就應當開墾多少新的耕地。

“過去的工作只注重耕地面積的平衡,經歷長期實踐,這種方式的不足之處慢慢顯現(xiàn)。”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建設所占用的往往是平原肥沃的田地,而新開墾的耕地往往在山區(qū),耕地面積雖然相同,耕作的質量卻不可同日而語。“推動表土剝離與再利用,就是為了保證占優(yōu)補優(yōu),不僅補上耕地面積,還要補上耕地的質量。”

該負責人說,他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只要操作得當,一畝肥沃的表土可以成功改良約0.6畝的土地。“目前,我市年均建設占用耕地在1.1萬畝至1.5萬畝之間,其中沿海平原地區(qū)在0.8萬畝以上。如果占用平原地區(qū)的耕地全部進行表土剝離再利用,每年就可以再造0.3萬畝以上優(yōu)質耕地或改造中低產田0.5萬畝。”

據(jù)悉,早在長樂之前,我市就已在福清進行了全省首個表土剝離再利用項目試點,長樂也隨后加入了試點范圍。目前,兩地共計完成20宗建設用地項目的剝離工作。“這一模式,在連江、馬尾等耕地豐富平原地區(qū)同樣有著很高的推行價值。”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冬至養(yǎng)生 防寒保暖很關鍵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