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雨后,霞光滿天,古老的金山寺宛若江上金印 拍客:邱宗新
海峽網(wǎng)11月10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李拯 鄭靚) “日夜長浮,不用千篙爭上水;乾坤屹立,獨(dú)能一柱砥中流。”這副由朱熹撰寫的楹聯(lián),懸于福州金山寺正門柱上。四周環(huán)水,川流不息,水繞寺轉(zhuǎn),寺隨江浮,這樣的奇景讓金山古剎成為八閩大地獨(dú)一無二的江中名寺。
始建于宋紹興年間(1131年)的金山寺,位于閩江江心之上。明萬歷乙未年(1595年),洪塘鄉(xiāng)紳在金山寺造橋以通人,但文人墨客認(rèn)為“通以橋反損佳趣”,在帝師翁正春的主持下,拆除了石橋。時至今日,香客想要入寺,仍需小舟引渡。
古剎老艄公 渡人20載
“月光光,照池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不得渡,娘子撐船來接郎。”唐朝福建觀察使常袞(gǔn)編的童謠,許多“老福州”都唱過。
“水深不得渡”的碼頭,說的正是金山寺旁的洪塘碼頭。昔日,閩侯上街諸鄉(xiāng)民眾往返福州城,都在此渡上下船。省文史研究館原館長盧美松說,金山寺所處的洪塘鄉(xiāng),曾是南臺島最興盛的區(qū)域,“就是因為有洪塘碼頭的存在,當(dāng)時它是福州最興旺的碼頭,也是貿(mào)易的中心”。
清代,洪塘碼頭逐漸被臺江碼頭取代。1990年,洪塘大橋通車,古渡繁華徹底成為歷史云煙。如今的洪塘碼頭,只作為游客到金山寺的渡口。
年近六旬的艄公老陳,已在洪塘渡口擺渡20年。立船頭、拽麻繩、雙手交替用力、左右渡船前行,老陳載著一船又一船的善男信女,每日數(shù)十趟,往返于碼頭和古剎。他,是最虔誠的修行者。
“水漲而不沒”只在愿景中
水,每天有兩個時段水位最低,本被淹沒的“黿(yuán)石”會露出水面,形成天然石橋。“這是潮汐帶來的變化。”老林說,經(jīng)黿石走到金山寺,只需半分鐘。
老林所說的“黿”,是神話中的大鱉。時至今日,洪塘一帶仍有漁民相信,金山寺之所以能“從潮升降,水漲山升而不淹沒”,因古寺所建的巖石是黿的化身。潮落黿則下潛,潮起黿則上浮,即使是洪水泛濫,古寺也會在黿忠心耿耿的守護(hù)之下安然無恙。
然而,在72歲的古寺解簽人王國忠的記憶中,“水漫金山”幾乎年年有,甚至有幾次還是“滅頂之災(zāi)”。“1998年的大水,整座廟都被淹沒了,僧人爬上石塔呼
和一般游客不同,金山寺守寺人林依旺很少乘船,他練就了“水上飛”的武功,僅靠雙腳就能渡江。老林告訴記者,這一段的閩江救。”王國忠笑道,清《榕城考古略》中雖有云“江渚突出一埠,隨潮高下,水漲而不沒”,但金山寺只“長浮”在人們美好的愿望中。
古塔乃是“主心骨”為之興建金山寺
即便沒有傳說中的神奇,金山寺也仍是洪塘一帶居民心中的“圣地”,前殿“天后宮”,后殿“大慈樓”,分別供祀著媽祖娘娘和觀音菩薩,香火十分旺盛。
“古時,石塔是行船航標(biāo),洪塘一帶江面,常有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的盛景。”王國忠說,為祈佑航運(yùn)平安,人們在江中寺內(nèi)天后宮供祀媽祖。如今,閩江航運(yùn)銳減,但出國留洋的人仍不忘前來祈福,在外發(fā)了財也必回來答謝媽祖娘娘。每逢農(nóng)歷三月廿三媽祖圣誕,寺內(nèi)香煙繚繞,蔚為壯觀。
在王國忠看來,這座七級八角實心石塔,無疑是“鎮(zhèn)寺之寶”。石塔高10米,由185塊白梨石砌成,夜間石塔點燈,江面通亮起來,美不勝收。王國忠說,石塔建于五代時期,是正宗的千年古塔,正因這座塔的存在,才會為此建金山寺,“它是‘主心骨’,寺內(nèi)房屋都是環(huán)之而建”。
寺浮于江,如一枚金印,寺內(nèi)石塔則是印柄,當(dāng)?shù)厝苏J(rèn)為,洪塘官員、文人頻出,全賴這顆“浮塘金印”。為此,有拍客將其命名為“金山古印”。
“榕城十八景”首批候選
鎮(zhèn)海聽風(fēng)(鎮(zhèn)海樓)
金印浮塘(金山寺)
烏白雙塔(于山烏山)
古堞斜陽(西湖)
除“古堞斜陽”外,以上景點名稱為讀者所擬,歡迎讀者繼續(xù)推薦美景,配以美名。請將照片、美名發(fā)送至hdsyb111@126.com,并講述其新老故事。
本次活動由伊利集團(tuán)冠名支持。
責(zé)任編輯:鄭梅欽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國領(lǐng)事館舊址 福州煙臺山復(fù)興樣本2017-05-19
- 進(jìn)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jìn)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